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你怎麼看?

新高考改革試點出現的問題,再次表明,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必須聚焦錄取制度改革。離開錄取制度改革,推進科目改革、考試改革,意義不大,反而會造成新的折騰。

“棄物理”只是新高考改革選科問題之一。新的應試傾向,才是更嚴重的問題。在新的應試傾向下,學校的教育秩序被打亂,語數外之外的其他學科重要程度都下降,學生選科失衡。而導致新的應試傾向的根本原因,是繼續實行總分錄取模式。不突破這一錄取模式,不管怎麼進行高考改革,都難以扭轉基礎教育的唯分數論,而且會誘發其他問題。

新高考改革本來的目標是擴大學生的考試選擇權(外語科目考兩次)、科目選擇權(文理不分科,6選3或7選3)、課程選擇權(選課走班)、學校選擇權(取消高考錄取批次,實行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專業選擇權(大學不再分文理錄取,各專業提出選科目要求,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或專業組志願)。但是,這些選擇權,在現實中都存在被功利對待的問題。棄考物理是其中之一。具體原因有三。

一是高考錄取,還主要是按3+3總分錄取,因此,考生選考、選科的出發點,均是獲得更高的分數、等級。很難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基礎教育也沒有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

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你怎麼看?

二是選考等級賦分設計不合理,沒有考慮不同學科的難度和選考學生的實力差異,也一廂情願認為等級賦分可淡化每分必究(一個等級摺合的高考分數一樣)。由於高分段學生選物理的多,因此,中低分段學生擔心不能得到高等級優勢而不選物理,而由於中低分段學生不選物理,高分學生也擔心選物理的學生少難以獲得高等級而棄考物理(每門科目獲得某一等級的學生比例是一樣的)。另外,每一個等級相差三分,也令考生和家長更焦慮——原始分只低一分,等級就低一等,摺合為高考分數少三分。

三是大學沒有對專業選科要求進行科學論證,有的大學為擴大報考生源,對理工科專業也提出科目不限。雖然選物理科目在新高考中擁有報考大學專業的優勢,但是不選物理科目,也影響不大,因為只提必選一門物理的專業很少。

因此,高考改革要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就必須推進招考分離的改革,打破總分錄取模式。這是我國教育進入新時代,必須做出的選擇。

而目前,應該對3+3方案,進行優化。具體優化建議如下:

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你怎麼看?

1、選考次數和時間要合理設計,所有選考科目只考一次,考試時間不能安排在高二之前,應安排在高三下學期。防止功利選考衝擊高中教學秩序。

2、3門選考的等級分分值,應該為100分,上海和浙江3門選考的分值,包含合格分(40分),令選考等級考的重要程度降低,更多學校和學生重視語數外三門科目。長此以往,對對我國基礎教育的質量會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3、3門選考的等級賦分,不應再一個等級相差三分,要結合學生原始分所對應百分位連續賦分。山東頒佈的新高考選考科目賦分方案,已經將等級考分值設定為100分,而且按正態分佈,將考生分為8個區間,3%為A,對應分值為91到100分。

4、對經論證認為重要的選考科目,如物理、歷史提高A+,A等級賦分比例。比如其他科A+為5%,物理和歷史科目A+可為7%。在學生選擇前公佈方案,由學生選擇。

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你怎麼看?

5、大學專業選科必須科學論證。最近,針對浙江和上海試點出現的問題,教育部公佈了高校專業選科要求指引,與之前的選科要求相比,增加了必須考一門物理的專業,以及高校可提出兩門必選、三門必選,而非目前的兩門滿足一門即可,或三門滿足一門即可。從具體投檔、錄取看,真正提出兩門必選或三門必選的將很少。按照教育部的指引,還難以徹底解決棄考物理問題,各地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可能會採取浙江和上海“打補丁”方式,設置最低保障人數基數(浙江為6.5萬,上海為1.5萬)。

我的建議是,大學專業選科不必那麼複雜,教育部只需確定基本原則即可,可以要求高校的選科要求只有三類:一門歷史,一門物理,再就是科目不限。這樣,大部分學生會要麼選擇一門物理,要麼選擇一門歷史,再和其他科目搭配。


圖文來源網絡,不代表輕輕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