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高跟鞋作為一種外在裝扮的選擇

不僅體現了穿著本人對自我的追求

也蘊含了她與鞋子之間最親密的相處之道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超平”高底鞋,意大利,1550~1650年。材質:金屬和絲綢。

高底古風

關於高跟鞋的起源,各說不一。起先,鞋跟也許產生自一種很實際的需要,為的是不讓裙邊沾溼雨水、泥水和雪水。古埃及的下層人民都是赤腳走路的,但有資料顯示,3500年前,在某些儀式上,古埃及較高階層的男人和女人都穿高跟鞋,有人說那時的鞋跟是用紙莎草紙墊高的。事實上,古埃及的屠夫也穿高跟鞋,為的是隔離被宰殺牲畜的血。而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有一種被稱為kothorni的平臺涼鞋,多為軟木鞋底,很受歡迎。在戲劇演出中,穿不同高度的涼鞋代表著所扮角色不同的社會地位或在劇中的重要性。在古羅馬,高跟鞋還一度成為妓女的標記。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蓬帕杜爾侯爵夫人(Marquise de Pompadour),法國皇帝路易十五的情婦,憑藉其才色,一度影響路易十五時期法國的藝術。此圖為法國畫家拉圖爾(1593~1652年)所作。

高跟鞋自古並非女人的專利。而鞋跟稍高,騎馬十分方便,鞋跟可以緊緊抵著馬鐙,因此有人認為馬靴是早就有跟或者可以說是有高跟的鞋子。在中世紀,由於人口稠密,街上時有人屎馬糞,於是高跟鞋又有了新的實用價值,讓腳掌離地區區數寸,也好像令人渾身清潔得多。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超平”高底鞋,意大利,1550~1650年。材質:金屬和絲綢。​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Miu Miu,2006年秋冬發佈。

2200年前,中國也有高跟鞋的記錄,周朝女性所穿禮履,就是圓頭高底的。《玉臺新詠》中有首《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詩:“履高疑上砌,裾開特畏風。”寫得很形象,這說明“高跟鞋”是有相當高度的,否則,腳還沒有抬,怎麼就讓人看著像上了個臺階呢?這是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花盆鞋”,中國清代,19世紀。材質:棉布與絲。​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木版彩畫,日本,35.6×24.1釐米,1886年。

高跟鞋韻事

現代高跟鞋作為一種時尚流行迄今,其起源有著不同版本的故事。傳說一,高跟鞋發明者是一個名叫德庫勒的威尼斯商人,此人長年在外經商,擔心自己不在家的時候,漂亮的妻子會到外面閒逛,招蜂引蝶。於是便想方設法毀掉了妻子所有的鞋,讓她穿上特製的高跟鞋,然後放心地出門去了。誰知他的妻子穿上高跟鞋後覺得很好玩,出去東遊西逛,反而出盡了風頭。女人們競相仿效,便風行起來。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肖像。​

另一個較被大家普遍認可的故事是關於凱瑟琳·美第奇(1519〜1589年)的。年僅14歲凱瑟琳公主就被許配給當時法國最有權勢的奧爾良公爵、王位繼承人亨利。可是,在這樁政治婚姻中,她並不佔優勢。因為不足一米五的身高太過矮小,威尼斯人形容她:“身材矮小,瘦弱,更沒有嬌美的容貌。”另外,當時亨利正迷戀著他的情人。為了能贏得奧爾良公爵的青睞,婚禮上凱瑟琳穿了一雙兩英寸高的高跟鞋。這雙由佛羅倫薩修道院生產出來的高跟鞋增加了新娘的身高,把凱瑟琳的體態襯托得輕盈飄逸,再加上華麗的婚禮服,讓凱瑟琳在法國人面前出盡了風頭。於是,高跟鞋一度風靡歐洲宮廷和上層社會,成為權貴和財富的某種象徵。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凱瑟琳·美第奇肖像(1519~1589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的皇后。

高跟鞋的時尚變遷

18世紀,隨著洛可可風格在歐洲風靡,法國和歐洲宮廷的女人們對高跟鞋的熱衷與日俱增,穿上高跟鞋使她們的身體更具雕塑般的挺拔、高貴,也更顯得純潔和精緻。1730年,女性鞋跟朝向細根發展,一般稱為蓬巴杜鞋跟或法國鞋跟,鞋頭以尖頭為主。相比之下,遠在新世界的美利堅卻掀起了反高跟鞋的風潮,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甚至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女性穿高跟鞋,因為這會讓她們看上去像女巫。這一法律對美國的婦女影響甚遠,直到19世紀中期,美國人才開始趕上歐洲的高跟鞋時尚。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油畫《鞦韆》,法國洛可可藝術代表畫家弗拉戈納爾所作。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一位女士的畫像,1912年, 意大利印象派畫家喬瓦尼·波蒂尼(Giovanni Boldini)(1842〜1931年)所作。

19世紀60年代,高跟鞋再次風靡,當時縫紉機的發明使得高跟鞋的樣式有了諸多變化。可愛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19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等來造鞋,款式亦更多元化。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晚宴鞋,美國,約1965年。材質:絲,金屬與木頭。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Salvatore Ferragamo涼鞋,意大利,1938年。材質:皮革與軟木。

20世紀早期的婦女對鞋的舒適性似乎更為看重,平底鞋得到廣泛青睞。30年代大蕭條時代,西方世界的高跟鞋變得愈發的低且寬,然而,好萊塢的明星卻呈現出星星般閃耀的優雅時尚,如Ginger Roger高跟鞋的風行,白色而星光閃爍的高跟鞋高傲地挑戰法國時尚。直到40年代,二戰的開始導致奢侈品的短缺,高跟鞋也因此保持著謙卑的高度和厚度。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喜歡穿金屬高跟鞋的瑪麗蓮·夢露。

20世紀80年代,女權主義者的時尚觀開始失去支持。高跟鞋是性感的鞋,它不是壓迫,而是提供快樂的,這一論調更為廣大女性接受。女權主義者也開始宣稱要為自己穿高跟鞋,令自己更高、更挺拔、更自信,或許也更有權威感。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冷靜”,巴黎女裝高級定製Jantaminiau,2013年。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竹鞋跟”,Winde Rienstra預製,材質:竹,膠水,塑料紮帶。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Prada2012年春夏發佈。

50年代至今,是高跟鞋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雖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設計出現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獨角獸”,Walter Steiger2013年春發佈。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Nicholas Kirkwood定製,2013年春夏發佈。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藝”,Aperlai定製,2013年秋天發佈。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Christian Louboutin定製,2013〜2014年春夏裝發佈。

搖曳的優雅 高跟鞋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