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祕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北京時間2017年3月20日晚(當地時間20日早晨),全球最年長的億萬富豪戴維-洛克菲勒在美國紐約州Pocantico Hills的家中逝世,享年101歲。

中國有句老話兒:富不過三代

然而,美國有個傳奇富翁家族就徹底顛覆了這句話

因為人家一富就富到了第六代——

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Family)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洛克菲勒家族,第二排坐在媽媽手臂上的小孩就是戴維·洛克菲勒 | 圖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但就在20日晚

洛克菲勒家族的最年長者

曾擔任了長達近13年家族族長的

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被證實在紐約州的家中離世,享年101歲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他是美國的第一位億萬富翁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億萬富翁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戴維·洛克菲勒生於1915年,他的祖父是創立標準石油公司的美國石油巨頭約翰·洛克菲勒。戴維·洛克菲勒曾是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控制大通曼哈頓銀行十多年。

《紐約時報》稱,儘管洛克菲勒家族在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股份從未超過5%,但該銀行長期以來還是被稱作“洛克菲勒銀行”,戴維·洛克菲勒的影響力可見一斑。1973年,戴維·洛克菲勒曾到中國訪問,並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根據福布斯美國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該家族健在的成員有200人左右,擁有的淨資產總計約110億美元。除了鉅額財富外,洛克菲勒家族也因為慈善事業為世人所知。約翰·洛克菲勒一生捐出鉅額資產用於慈善事業,他的後代也延續這一做法,家族旗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長期關注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

除了鉅額財富外,洛克菲勒家族也因為慈善事業為世人所知。約翰·洛克菲勒一生捐出鉅額資產用於慈善事業,他的後代也延續這一做法,家族旗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長期關注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

戴維·洛克菲勒本人也是一名慈善家。據彭博社報道,2006年至2008年間,他先後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和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提供大筆捐贈,總額超過3億美元。路透社則援引發言人賽陶的話,稱戴維·洛克菲勒一生中向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大學捐贈了近20億美元。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德新社2015年的報道,《福布斯》雜誌估算戴維·洛克菲勒的身家為32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儘管“腰纏萬貫”,戴維·洛克菲勒並不看重自己的財富。他先前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說:

“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

不過,如果你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的東西也不重要了。”

戴維·洛克菲勒自2004年7月以來一直擔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長。雖然他本人長壽,但近年來卻接連目送自己的兄弟姐妹離世。2014年6月,他65歲的兒子理查德·洛克菲勒駕駛一架小型飛機時墜機身亡。

傳承六代從未引發爭產

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翻開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

據荊楚網報道,1911年,依據休曼反壟斷法案,標準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且經歷六代人,從未引發任何爭產風波。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家族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孩子沒長大前,他沒帶他們去過辦公室和煉油廠,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退休後,約翰熱衷施捨財富,和鋼鐵大王卡內基開創了美國富豪捐出財產做慈善的先例。

約翰去世後,兒子小約翰繼承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13年,一場激烈的勞資衝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宅院受到襲擊,這徹底改變了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產的態度:

一方面,小約翰選擇了以信託的形式,將財富傳承給後代;

另一方面,他將家族財富拿出來徹底從事慈善事業,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他一半的身家。

剛剛去世的第三代族長戴維·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億美元,他也承諾過,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有“石油大亨”之稱的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的投資合作最早是在1863年,那一年,家族第一代、年僅24歲的約翰·洛克菲勒將他的第一桶煤油賣到了中國。

但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國的連接點,最著名的卻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據時代週報此前報道,1914年,專注慈善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剛成立不久,便派出了中國考察團。對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醫院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三次考察的結果讓洛克菲勒基金會下定決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床、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這就是後來的協和醫學院。

1921年學校建成開學,約翰·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從美國乘坐輪船,歷經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

此後,協和醫學院培養出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在中國建立起了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體系。而這些中國現代醫學精英,一人往往可開辦一所甚至多所醫院或學校,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打下了基礎。

協和醫學院成立之初,中國沒有一所綜合性大學能夠達到協和期望的醫預系水平。為此,洛克菲勒基金會斥資捐助13所綜合性大學,以提高其教學水平,過程整整持續八年。這其中最大的資助對象是當時中國的世界級一流大學——燕京大學。

70多年後,1998年,小洛克菲勒的孫女佩姬·杜拉尼(PeggyDulany)第一次來到中國,就走進了位於東單的協和醫學院。

除了捐建醫院,洛克菲勒家族還與中國商業合作緊密。

2003年9月,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成員尼古拉斯·洛克菲勒第一次訪問北京的時候,就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市場濃厚的興趣,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適合投資的國家”。第五代成員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更是表示,中國的投資環境很讓他滿意,會把北京作為其第二故鄉。

就目前而言,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的主要投資都放在了房地產開發。此外,他們對在中國投資主題公園、無線通信及媒體等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千金散盡,浮華易老,唯精神和歷史能長久流傳。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洛克菲勒家族用六條家訓告訴世人,財富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而為什麼有的家族能夠傳承百年,有的卻富不過三代,是因為他們過於追求財富帶來的控制慾以及藏匿於背後的信任危機,這讓很多家族在財富繼承、資源管理等方面出現利益危機。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洛克菲勒家族偉大之處更在於其財富通過慈善所體現的社會價值。而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之所以能傳承至今,一百多年經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家族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傳承方式。

家族長輩們通過代代相傳的、嚴格的財富與慈善教育以及對孩子的磨練與考驗,讓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財富觀念、獨立意識與堅強意志。

老洛克菲勒留下的記賬傳統在今天已演變成了一個豐富的資料管理寶庫,成為保存與延續家族歷史與精神的載體。

家訓 1:沒有權利當窮人

作為家中長子,約翰·D·洛克菲勒 16歲時挑起養家的擔子。但在他少年的發財夢中,金錢不僅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讓家人過上富足無憂、有尊嚴的生活,還能讓生命、愛情、親情更加厚重和更有價值。因此,他主張在方法正當的前提下,人人都該努力掙錢。

他寫信教育兒子小洛克菲勒“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利當窮人”,鼓勵他追求財富。他告誡小洛克菲勒,苦行僧的生活不可取,“財富是神的賜予,我們只能去信任並接受他,而不能置之不理”,但不能在有違上帝的情況下賺錢,必須抵擋財富的誘惑,才能獲得創富的成功。

財富要靠個人的勤奮獲得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條,也是家族教育的核心。

洛克菲勒家族素有讓孩子通過給家裡“打工”來賺取零花錢的傳統。約翰·D·洛克菲勒的父親威廉·洛克菲勒雖然對家庭不夠負責,但他對洛克菲勒的金錢教育卻相當嚴格。威廉從不白給約翰零花錢,而是要他做家庭的僱工、靠勞動掙取,如干農活、擠牛奶。

約翰·D·洛克菲勒有一個專門的記賬本,每天干完活,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計算入賬,然後與父親結算。約翰·D·洛克菲勒繼承父親的財富教育傳統,讓小洛克菲勒從小就要靠自己的勞動積累和管理財富,在家裡打工賺取零花錢,並教給他分類記賬的方法。

小洛克菲勒將這套家族的財富教育傳統徹底地傳承了下去,規定孩子們必須用勞動掙錢。背柴火、鋤地、拔草、擦皮鞋甚至打蒼蠅捉老鼠都能得到不等的報酬。小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三世14歲時,為他制定了14條零花錢協議。這一協議後來成為家族每代人的準則,且所有人必須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家訓 3:節儉

節儉是洛克菲勒家族創造財富神話的重要基石。

家族節儉的因子來源於約翰·D·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這位勤儉持家的女性。在母親的薰陶下,洛克菲勒從小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從不向母親索要零花錢的他,在12歲的時卻攢了24.7美元的“私房錢”,這筆錢在當時相當於一個五口之家半月的生活開支。阿萊扎還交給了洛克菲勒另一個節儉的秘訣:該花的一分不能少,不該花的每一分都要讓它待在能產生效益的地方。在母親的引導下,洛克菲勒將這筆錢中的8.2美元從市場上購買了小雞仔餵養,最後賺回12美元。

老洛克菲勒一生生活節儉,同樣也如此要求子女。洛克菲勒的妻子勞拉帶著孩子們住在遠離繁華紐約的村莊,儘管出生大富之家,洛克菲勒的孩子們從小生活並不富有。小洛克菲勒在8歲前還穿姐姐們換下的裙子,10歲前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有錢人”。老洛克菲勒到小洛克菲勒公司查賬時,發現一筆鉅額的交際支出,他質問小洛克菲勒,並教育他“做浪費金錢奢侈豪華的愚人之舉則極不可取。如果過於浪費地使用,還是會被人視為傻瓜,誰也不想跟這種人繼續做買賣。”

家訓 4:親父子明算賬

洛克菲勒家族在這方面一向如此,子女向父母借貸都需要有清晰的計算,以此培養孩子的商業素養。

16歲時,約翰·D·洛克菲勒因父親不再資助其上學而擔當起養家重擔,他決定上商業培訓學校學習記賬,於是寫信向父親借了40美元培訓費,並附上借款合同。兩個星期以後,他收到了父親寄來的40美元以及貸款合同。在約翰工作三年後與克拉克合開公司時,父親表示可以借給他1000美元,但必須付10%的利息,當時銀行利息才不到7%。而後來洛克菲勒借錢給自己女兒和兒子的時候,也收取6%的利息。

家訓 5:富人職責是授人以漁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傳統與慈善教育同樣可以追溯到老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阿萊扎是一位虔誠的浸會教徒,常常教育她的孩子按基督教義行事。她一生捐出了自己10%的收入資助教會及與教會相關的活動,還要求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做。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基因來源於這位偉大母親的教誨與感染。

老洛克菲勒提倡創富,但他深信富人只是財富的託管者。巨大的財富意味著巨大的責任。他認為只有投身公益事業、造福社會才能使富人的財富實現真正的價值。他寫信告誡小洛克菲勒,必須小心處理所擁有的一切,在任何時候都不該肆意花錢,並正確地運用財富造福眾人。這樣,財富才能成為幸福之源。

慈善是富人的責任,但在約翰·D·洛克菲勒看來,這種責任不是直接資助金錢,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因為,“給人帶來傷害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錢”。

為此,老洛克菲勒給兒子寫信,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小洛克菲勒,資助金錢的慈善方式會使一個窮人喪失自我能力、喪失尊嚴,最終成為懶漢,而富人就是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富人應該通過幫助窮人提高謀生能力、向其提供成長的工具來造福大眾。

家訓 6:家族傳承的責任

從老洛克菲勒開始,家族本身的傳承一直深受重視。家族的延續是培養對待財富的態度、勤奮、節約的品質的最終目標之一。

老洛克菲勒知道富裕家庭孩子受到的誘惑比普通人家孩子更多,富人家庭的財富敗起來也更快。在他看來,無論是家族的創業者還是家族守業者,要想擁有巨大財富且保持其總量不縮水,都必須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洛克菲勒前兩代都有意識地培養後代們這種責任感。青春期的尼爾森和勞倫斯每天出入於上層社會的宴會社交活動,這讓老小洛克菲勒都很生氣。一次,二人宿醉未歸被老洛克菲勒抓住現行,惹得老洛克菲勒十分生氣,取消了二人連續7個星期的零花錢,最後只能通過為爺爺工作來賺取。兩人在勞動中從相互埋怨和推卸責任一步步走到了通力合作,最終在爺爺的教育下意識到了自己所承載的家族使命和自己肩上的擔子,成為了合格的財富管理者與傳承者。

老洛克菲勒的妻子勞拉向小洛克菲勒灌輸了大部分宗教知識,培養他正直無私的強烈道德感,並告訴他要肩負掌管家族鉅額財富的重任。這些理念後來被小洛克菲勒整理出來,成為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十大信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