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3月份的古巴哈瓦那,兩個美國人正走向當地的朝鮮大使館。當他們按響門鈴時,一個穿著慢跑衣和人字拖的人走了過來。

二人問他:朝鮮人平時吃什麼?

這是個相當突兀的問題,人字拖十分驚訝,懷疑他們是想套取朝鮮國家機密的間諜。事實上,這兩人不過是想學做朝鮮食物而已。

他們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教授Jon Rubin和他的助手,Rubin開了一家叫Conflict Kitchen(衝突廚房)的餐廳,凡是與美國有衝突的國家,都要把他的美食拿過來,叫它出名,此謂衝突餐廳。

“吃”掉偏見

2010年, Rubin和他的同事Dawn Weleski在美國匹茲堡搭起了這個小門臉,主營外帶食品,當然,這些食品都來自於美國有衝突的國家。餐廳每隔4至6個月便換一個國家主題,同時更換位置,裝修和菜單。為保證食物正宗,店員會到主題國旅遊,與當地人結交,進到家庭中學習如何做菜,如果形勢敏感無法成行,也會用各種手段蒐集信息。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在提供原汁原味的異國食品之外,餐廳還在包裝紙上印上對應國家的政治、歷史及文學、電影推介。店面裝飾也具異國風情,貼滿特色花紋。此外,衝突廚房身兼有藝術設計和書刊出版的角色,提供印刷資訊、現場視頻、演出和文化體驗活動等。

珍饈美饌在手,餐廳還給兩國人創造了面對面的機會。利用Skype 現場轉播,它會邀請雙方經網絡跨洲共餐,甚至讓網絡兩邊吃同樣的菜餚。或在主推某國美食時,將住在美國的該國人請過來交流,讓當地人更加真實地瞭解所謂的“敵人”。他們曾舉辦“兩韓座談會”,供應朝和韓的食物,讓身在美國的兩國人面對面坐下來。衝突餐廳還有個“TheForeigner”環節,比如當顧客吃伊朗菜時,可以問任何與伊朗有關的問題,服務員把問題複述給Skype那邊的一個德克蘭年輕人,聽到答案後再轉述給顧客。

美食為橋,把在國家層面有衝突的人們聚集在一處,他們細細傾聽,用眼用心來感受對方,褪去自大與仇視。

衝突餐廳還是一個公共領域,公眾以有趣且有力的方式挑戰國家外交決策。2015年7月,美國與古巴重新恢復外交關係,衝突廚房辦起了古巴大餐,有人扮演奧巴馬,向民眾徵集看法,並在廣場做“國情諮文”演講。2016年特普朗當選後,從提議升級移民禁令,將一批穆斯林國家劃入其中,到指責伊朗未履行核協定,再到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美國對沖突國的壓制有增無減。這樣的背景下,衝突廚房的和平主張意義愈加得到凸顯。

“廁所電臺 ”

其實公共領域的思想在Rubin的早期活動中便可尋到蹤跡。2008年,Rubin創辦waffle shop。這既是一家餐廳,也是一個面向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的兩學期課外實踐項目,學生們可在店裡表演真人秀。一個社區電臺還曾把店裡的廁所作為工作室錄製節目。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Waffle shop是藝術人與普通民眾間的橋樑,它的成功讓Rubin把眼光放得更遠。鑑於美國“世界警察”的自我定位,衝突國是人們聊天時的重要話題,但他們的認知往往有失公允。為了減少誤解,吸引擁有相關背景的人來分享他們的真實感受,Rubin選擇了用食物來“引誘”人們坐下來,邊吃邊聊,瞭解衝突過真正的情況,這便是衝突餐廳的初衷。

幾年時間,阿富汗大餅、朝鮮醬湯、古巴捲餅、伊朗烤羊腿、埃及空心粉、烏克蘭紅菜湯、巴勒斯坦咖哩手抓飯….各種美食輪番登場,主題換了一個又一個,餐廳依舊很受歡迎。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死亡威脅

行走在國家關係的微妙界限上,危機終於在2014年到來。

當年11月8日,當地警方接到一封針對衝突餐廳的死亡威脅信,餐廳隨後停業五天。

這場危機要從三個月前講起。當時巴以衝突激化,餐廳選擇在這個時候做巴勒斯坦主題。在美國這個不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地方,在匹茲堡這個1/6人口都是猶太人的地方,圍繞餐廳的爭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事件的導火索是餐廳舉行了一場巴以關係的討論,邀請了來自西岸的匹茲堡居民,但拒絕了當地以色列機構負責人參與討論的要求。隨後,《猶太記事報》發表文章,指責這場討論“從討論巴勒斯坦局勢迅速轉向至對以色列的大規模攻伐。”

數日後,聖約之子會(B'nai B'rith International)——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猶太人服務組織參與進來。在事件發生前,Heinz Endowments ,一家由時任國務卿妻子負責的基金會給餐廳撥款 50,000美元。聖約之子會致信該基金會,譴責衝突廚房的反以行徑。伴隨著政治大人物的捲入,這筆資助,這場討論和這個餐廳都具有了複雜的政治意義。

在採訪中,Rubin無奈地說道:“如果餐廳不發表反巴勒斯坦觀點,那我們就是在傳播危險宣傳。

但餐廳並沒有在這場危機中投降。11月9日,他們聯合幾家主張相近的店面繼續巴以問題小組討論。

全球關注的這家美國小餐廳|要用美食挑戰美國總統

停業期間,餐廳外部貼滿了公眾的手寫便籤,對餐廳表示支持。餐廳重新開張後,約200人帶著自制的巴勒斯坦食物來到店中,“很明顯,這些人此前沒來過店裡,他們也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巴勒斯坦國籍,但是(死亡威脅後)他們對我說,如果媒體想找個巴勒斯坦人聊聊,讓他們來找我吧。”Rubin說道。

2015年,衝突餐廳被提名香港公共藝術獎。食物成為了人類跨越國家偏見,走向真理與和平的媒介,誰能否認這不是一種精妙的藝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