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曼凌:給你尋找內心力量的最好方式!

隨著“大運河文化帶”網絡文學作品徵集活動的開展,各方網絡文學作者踴躍上傳自己的參展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不乏品質上乘,創作精良且獲得高點擊率的作品。其中,由鳳凰互娛選送的《京杭之戀》以其細膩的筆觸,曲折的故事,推出後贏得了廣泛的關注,併入選網絡文學重點規劃項目。

《京杭之戀》描述了跨越兩個時代的匠人故事,故事背景設立在我國初期建設50年代與改革開放以後,這樣設立一方面可以彰顯我國物質精神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了新中國的歷史發展與大運河兩岸人民生活的變遷,兩代人的記憶重疊之處,也是一部中國發展史。

作家蘇曼凌:給你尋找內心力量的最好方式!

《京杭之戀》作者蘇曼凌

蘇曼凌,70後,曾用筆名蘇凌素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作家協會會員、華北油田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6年開始在鳳凰等網站發表作品五百多萬字。作品主要依託歷史,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創作源泉,關注女性的家庭、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她的作品將傳統文化與歷史人文及現代題材結合,兼顧網絡上情感、懸疑、偵破等暢銷元素和傳統文學的思想性,十多年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寫作特色。

2009年以來,她的作品開始從女性情感向家國情懷與人性思考轉變,也逐步從歷史題材向現實題材貼近,作品架構也愈發成熟理性、銜接緊湊,跌宕起伏,極具影視轉化優勢。

大運河流域經歷上千年的歷史洗禮,孕育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閃爍著大運河流域人民的智慧。在《京杭之戀》中,蘇曼凌選擇了從一位從事景泰藍事業的老藝人的視角,闡述這段悠久的文明。她很希望能通過這個故事來詮釋運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和人文情懷,以喚起社會對運河文化的整體認知,從而提升對運河文化的自信。

《京杭之戀》不僅描繪了謝京福和伊杭這樣的老一輩人的愛情故事,同時也隱晦的刻畫了謝京福的養子(即伊杭的兒子)和伊杭學生的感情線,對於年輕一代的愛情延續,蘇曼凌認為,謝京福與伊杭後輩情感的構架是心中對美好的期待,也是對景泰藍事業未來的一種憧憬與想象。小說的結局是半開放的,變化的生活也是對情感的考驗。這樣的結局不是懸念,而是留下了更多思考空間。“我希望在傷感的背後,有一卷最溫情最美麗的畫卷呈現給讀者。”

作者還提到了自己關於愛情和事業的理解,“愛情和事業意味著兩人並肩而戰,我覺得這樣的伴侶才是天賜奇緣”。

創作之初,為了更加完美地將《京杭之戀》中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呈現出來,作者翻閱了大量影像資料,也曾去北京市琺琅廠實地考察,參觀景泰藍展廳和製作流程。

在與景泰藍匠人進行交流時,作者頓悟到了手工藝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的原因:執著追求藝術、不斷磨礪的技術、持之以恆的耐心、還有自身對所從事業的熱愛。匠人精神即是如此,學會與孤獨和平共處,“只要懂得了那份與時光相伴的沉斂心境,一切的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此外,作者還希望讀者在閱讀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故事時能夠有所啟迪,“可以感悟到我們人生中最珍貴的是什麼,從而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找到內心更加飽滿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