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再吃一口」你正在傷害孩子!飲食規律,告別積食,做健康寶寶

導語:不要再讓孩子吃吃吃了!

乖“再吃一口”你正在傷害孩子!飲食規律,告別積食,做健康寶寶

如果家裡有個孩子,吃飯往往會變成“拉鋸戰”。家長每天都想盡辦法給孩子加強營養,每頓飯更是花盡心思,希望孩子能“多吃點”。但孩子似乎不領情,這不吃那不碰。於是——

“乖,再吃一口!”這樣的勸食行為幾乎天天都在發生。

積食為患,孩子吃飯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很容易吃“傷”,反而傷害孩子身體。

再吃一口,孩子積食了

家長都喜歡看孩子吃飯又香又乖的樣子,即使孩子已經不想再吃了,有的家長也會習慣性地勸孩子再吃進幾口。但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脾胃都太弱了,所以我們不能給孩子吃太多,吃多了,就很容易積食。

乖“再吃一口”你正在傷害孩子!飲食規律,告別積食,做健康寶寶

什麼是積食?

積食是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孩子攝入過多的食物,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導致脾胃功能減弱,消化功能紊亂的腸胃疾病。簡單理解就是消化不良了。

積食主要的原因是吃東西不節制,或餵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的食物。

兒童時期,消化系統功能相對薄弱,消化液分泌較少,胃腸道的吸收能力較差,而孩子對食物又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看到喜歡的食物就會無休止的吃下去,如果不加以阻攔,就很可能積食。

但有的家長往往不知道該給孩子吃多少,擔心孩子吃不飽,總是鼓勵孩子多吃,甚至在孩子不想吃之後繼續餵食,孩子是無法清楚描述自己難受的,所以反而傷到了孩子。

積食嚴重將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積食,看起來好像只是孩子吃多了而已,但它的危害卻並不簡單。

有的積食只是急症,可能只是上一頓吃多了,它往往會讓孩子肚子脹、肚子痛,不及時將積食去掉,那麼就很容易引發孩子高燒。

但有的積食是無形的,日積月累慢慢形成。孩子反覆積食,又沒有及時調理,會變成“疳積”。疳積往往會造成孩子營養障礙,反覆外感,體質下降,嚴重的會影響孩子正常發育。有的孩子吃很多,但還是特別瘦弱,可能就是積食惹的禍。

口臭苔厚,往往就表示孩子積食了

孩子連自己哪裡難受都很難明確表述,所以想讓孩子告訴你他積食了,這是不可能的。孩子積食,主要靠家長觀察,注意孩子積食的症狀:

1. 痰多口臭。積食的孩子通常口腔會有異味,當寶寶嘴裡傳出來的味道重,有時候還有種酸味,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2. 食慾下降。孩子對食物不感興趣,厭食,一頓飯吃很長時間,但肚子依然是鼓鼓的。

3. 手足心熱。積食導致發熱,最明顯的就是孩子手心、腳心發熱。

4. 舌苔黃膩。積食的孩子舌苔會變得很厚,積食嚴重的孩子舌苔中間發黃。

5. 腹脹便臭甚至便秘。孩子消化功能不好,積食可能直接導致孩子大便硬結。

6. 睡覺不安穩,容易手腳亂舞、牙關緊咬、頻繁翻身。這就是中醫所說“胃不和則臥不安”。

7. 體質差、容易感冒發燒咳嗽。

乖“再吃一口”你正在傷害孩子!飲食規律,告別積食,做健康寶寶

輕度積食,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

當意識到孩子積食了,家長們可以做這些:

1. 增加孩子運動量,促進消化吸收。比如帶著孩子玩耍。

2. 中醫推拿。最簡單的就是幫孩子揉腹部,注意需要順時針揉。

3. 中藥調理。對於不嚴重的積食,可以給孩子服用焦三仙,即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另外食用雞內金也很有效果。用量不需多,兩者在6克左右即可,年齡小的可以減少用量。但是消積的藥物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如果總是喝消積藥,孩子的腸胃功能反而會被削弱。

如果孩子積食已經比較重了,有了發熱等疾病症狀,那麼帶著孩子及時就診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預防積食,從一日三餐入手

等到孩子積食了,痛苦已經造成,所以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防患於未然,儘量避免孩子積食。

1. 三餐要定時定量,每次七八分飽為宜,不能飢一頓飽一頓。不要盲目跟別家的孩子攀比食慾。

2. 葷素搭配要合理,注意膳食平衡、飲食多樣化,多吃蔬果,適當增加米麵,控制肉類、巧克力、蛋糕和牛奶等高脂高蛋白飲食的攝入量,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

3. 讓孩子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晚上腸胃蠕動慢,易積食,所以晚餐別給孩子吃得太飽,儘量不要在晚上臨睡前加餐。

乖“再吃一口”你正在傷害孩子!飲食規律,告別積食,做健康寶寶

專家觀點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因此,家長們總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安排各種你認為“孩子應該吃的東西”,生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其實,飲食規律,每次吃七八分飽這種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愛,所以家長要注意轉變自己的觀點,重視積食的危害。

“無積不成疳”,積食初起時,往往病情較輕,積久不消,才會轉化為疳,所以如果孩子已經積食了,家長們要做的是及時治療,消除積食給孩子帶來的損害。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正確地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