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

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

01

我的舍友小Z是學院的名人,大二就已經去了美國top5的學校進行交換學習,這在我們學校十分罕見。

其實只要我們看看他平時的學習狀態,就知道成功是有原因的。

在學校裡,有許多名為“xx概論”之類的課。既然叫做概論,自然講一些基礎知識而已,讓大家對某個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內容有所瞭解罷了。因而,這樣的課老師較為寬鬆,考試簡單,給分也高,便成了湊課時,刷學分,提高績點的不二選擇。

而小Z是少數幾個並不把它當做“水課”的同學之一。

在一門編程的概論課上,由於上這門課的同學都不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大部分都是昏昏欲睡,少部分也只是聽一聽完成作業而已,而課後找老師探討問題的只有他一人。

他常常在課件上標記出看不懂的代碼,追著老師,從門裡到門外;課下的時候更是時常複習,寢室夜裡多了一份噼裡啪啦的鍵盤敲擊聲。

我問他,這就是一門無關緊要的科目,至於這麼拼?

他說,我只是想要儘可能地多學一些知識,加上對這些也比較喜愛,所以當然要珍惜上這門課的機會。雖然課的內容並不專業,但老師是專業的,所以要和老師多交流啊。

後來,到了交最後的大作業的時候。一般來說,其他同學或是下載網上的代碼自己修改,或是做得粗糙不堪,勉強堪用。而小Z則認真得多,上網查資料,找到相關專業學長學姐請教,忙得不亦樂乎。

最後,一個“貪吃蛇”的程序,別人做的像曾經黑白屏諾基亞手機上的,只有幾個方塊和星號的運動,能加上簡陋的計分框的就算做的不錯。而他做的則完全還原了當時流行的“貪吃蛇大作戰”遊戲的樣貌,不僅界面美觀,還支持對戰,甚至其中系統控制的小蛇還有簡單的AI功能。上臺答辯,老師驚異地說,這比我那些計算機系的學生做得更優秀。

在選修課上都如此認真的人,自身專業上自然學習得更為深入。

02

今年4月,臺灣演員張震成為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之一,他是繼張國榮、姜文和梁朝偉之後,又一擔任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的華人男演員。

曾經有一條微博,介紹了張震“拍啥練會啥”的歷程:拍《赤壁》,他熟讀三國;拍《深海尋人》,考下PADI國際潛水執照;拍《吳清源》,圍棋已經達到準專業水準;拍《一代宗師》,練習三年八極拳,甚至獲得了全國八極拳比賽冠軍;拍《刺客聶隱娘》,又學會了近身劍術。

記得《一代宗師》中,他飾演的“一線天”雨夜與眾人打鬥,眼神凌厲,拳法迅捷,一招一式,氣度斐然,頗有習武之人的風範。這並不是三五天就能學得有模有樣的花拳繡腿,而是有真功夫在。

我們都知道,做為演員,可以有文替武替,可以用後期特技,於是很多演員在拍攝時只不過是擺幾個動作做做樣子罷了,“摳圖大戲”也已經屢見不鮮。而張震則不是這樣,他對各項技能不斷的學習使他的戲路越來越寬,和那些拍戲全靠替身的演員相比,高下立判。沒有人會說張震是“流量明星”“偶像派”,因為他掌握的諸多技藝都構成了他作為演員的實力的一部分。

03

我的一位學長今年準備就業,在校招的時候順利進入了面試環節。

可是平常知識“淵博”的他,卻因為面試官關於專業上的一個小問題敗下陣來。

“HR提問了一類具體的命令的用法,可我只是知道有這類命令,卻從來沒有研究過啊!平時只是為了考試過關而沒想那麼多,而現在人家一問,終於露餡了。”他苦笑著對我說。

這讓我非常有感觸,因為,我自己何嘗不是如此!筆者一直標榜自己愛讀書,知識面廣,經常對一個問題侃侃而談,似乎是頭頭是道。但是如果問起某本書講了什麼,讀完這本書有什麼知識層面和人生層面的收穫,便只能支支吾吾,承認在閱讀時不過是浮光掠影,只瞭解個大概,對書名的印象或許比書中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

很多時候,並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而是“書到用時方恨淺”。淺嘗輒止,差不多就行,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不行。

04

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

有這樣一幅著名的漫畫,一個人想要挖井,在地上挖了無數個坑,最深的離地下的泉水甚至只有一步之遙,可終究是沒有打出一滴水。

這正是我們許多人的寫照。我們不是沒有努力,只是努力的程度不夠,缺乏深入挖掘所需要的堅持和毅力。

而成功的滋味,永遠要在踏實而深入地鑽研之後才能體會得到。

作者:遺君明珠,教師,自媒體平臺作者,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