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爲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在《我不是藥神》強佔了電影市場所有熱度的時候,姜文的《邪不壓正》仍然在醞釀。姜文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導演,若不是因為被封5年,他可能會多帶來一到兩部水準線以上的電影,而這部《邪不壓正》也可能會早來個幾年。

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為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適逢7月7日,又談到了姜文,很多人自然就想起了這部《鬼子來了》。可以這麼說,姜文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便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準備好了應對所有可能到來的壓迫。被封5年不能拍電影,姜文便去做了別的事,還出演了一部《尋槍》,順帶著提攜了陸川一把。

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為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說回《鬼子來了》。《鬼子來了》這部電影,如果你是那種一提到日本就咬牙切齒,見到日本人就恨不得上去踹幾腳的那種人的話,勸你就不要看了。但如果你能抱著比較客觀的態度去看,那你一定能從這部電影當中體會到一些東西。

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為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姜文這部電影,拍的很不“抗戰片”。他把日本人拍成了偽善,而不是那種我們印象當中的窮兇極惡。同時,當時的中國人所存在的一些劣根性,也被姜文毫不掩飾地表露了出來,可能會讓人看了有點心裡發堵。但若真的深究歷史,無論是鬼子給鄉親們發糖,還是國人在面對日本人時候的溫順,都是有史可尋的。

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為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電影當中那些從土裡刨食的、膽小懦弱的農民,就是姜文想表達思想的媒介。他不是親日,而是對於那些奴性的中國人怒其不爭。當然,姜文的表現形式相對誇張了些,所以最終才被封。5年,剛好剛好夠姜文再沉澱自己一番。

7月7談《鬼子來了》:被封5年為代價,姜文做了屬於自己的抗爭

時隔多年,姜文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滿腔熱血的青年,但若是讓他再拍一次,想必姜文可能還會用這樣的手法,來抒發自己心中的那種情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