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玉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來,東方人就對玉石情有獨鍾。“ 君子比德於玉”。古人將玉人格化為品德、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玉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玉石更是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青睞。

中國四大名玉,是指新疆和田的“和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遼寧岫巖的“岫玉”以及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綠松石”。

和田玉

和田玉,古稱“ 崑山之玉”、“ 塞山之玉”或“ 鐘山之玉”,其色澤美麗,溫潤光潔,質地堅韌,被公認為世界軟玉之首。

中國四大名玉的前世今生

和田玉因產於新疆和田(古稱于闐)而得名。根據相關地質學研究成果,和田玉被定義為產於中國新疆境內的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由白雲石大理岩與中酸性岩漿岩接觸交代而成,包括了以白玉為代表的其他諸如青白玉、青玉、墨玉及碧玉等多品種軟玉系列。

新疆和田地區軟玉的原生礦床主要分佈於塔里木盆地南緣之崑崙山脈,西起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之東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經和田地區南部的桑株塔格、鐵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東至且末縣南阿爾金山北翼的肅拉穆寧塔格,成礦帶斷續長達1100多公里。

和田玉主要由針狀、纖維狀、柱狀和毛髮狀的細晶和隱晶質結構透閃石組成。其中白玉、青白玉、青玉和碧玉的閃石含量基本相同,佔95%~99%以上,其餘還含有一些諸如輝石、磷灰石和褐鐵礦等的礦物。其摩氏硬度為6.0~6.5.

和田玉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基調,色調比較均勻。有些和田玉局部可見皮色,皮色色調多為褐色。古玉有的浸色後表面也成褐紅色,但浸色的常不均勻,色澤較深。和田玉質純,雜質極少,最常見的雜質為鐵質和石墨。

和田玉的形成可追溯於2.5 億年前的華力西期,尤其是華力西中晚期,在300℃~450℃的條件下,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蝕交代白雲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成因為接觸交代。它的成礦主要受圍巖、侵入岩、構造等三大因素控制。

獨山玉

獨山玉是我國特有的玉礦種之一,是僅次於新疆和田玉的中國第二大名玉。因產於河南南陽北郊獨山而得名。其色澤鮮豔,濃淡

兼備,白如羊脂,綠如翠鳥,質地細膩,透明度及光澤好,摩氏硬度6.0左右,微透明―半透明,部分玉料質地與翡翠相似,有“東方翡翠”之稱。

中國四大名玉的前世今生

獨山玉通常由2~3 種以上色調組成多色玉,色彩豐富,又有“多色玉料之稱”。各種色調的玉,大致呈平行帶狀分佈,自脈壁向脈中心依次由淡―濃―淡的漸變過渡。獨山玉根據其顏色又可劃分為白獨玉、綠獨玉、紫獨玉、黃獨玉和雜色玉等。

獨山玉礦區出露的基岩主要為加里東期獨山岩體,其玉礦主要賦存於次閃石化中粗粒輝長岩和斜長巖體中,在糜稜巖,糜稜巖化輝長岩中則少見;岩石受應力作用普遍具碎裂結構,礦物破損重結晶現象明顯,次閃石部分呈針狀、放射狀集合體。

獨山玉玉脈常沿輝石巖及斜長巖中張力裂隙或斷層分佈,以充填為主,交代為輔,與圍巖界線十分清楚,成單脈狀、樹根狀、交錯網脈狀、塊狀、對稱條帶狀、平行條帶狀及交代殘留構造等。

獨山玉的主要礦物是鈣長石、黝簾石和拉長石,其他還有鉻白雲母、透閃石、黑雲母、陽起石等。其礦床形成主要是由於斜長岩漿期後熱液在溫度350℃~430℃及低壓下充填交代輝長岩和斜長巖裂隙沉澱而成,應屬高―中溫熱液礦床。

岫玉

遼寧岫巖縣是我國著名的岫玉之鄉。岫玉是我國蛇紋石玉的著名品種之一,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潤,晶瑩剔透,是玉雕業的好原料。

岫玉主要由葉蛇紋石組成,其次還含有一定量的滑石、透閃石、白雲石、菱鐵礦等,並偶見有斜綠泥石。岫玉的顏色多種多樣,以綠色為主,主要呈玻璃光澤,少量呈現蠟狀光澤和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當岫玉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高。

中國四大名玉的前世今生

岫玉礦床主要位於中朝地臺膠遼臺隆,營口―寬甸臺拱南側,三家子―王家堡複式倒轉向斜核部。岫玉礦床屬於變質熱液礦床。其主要賦存於遼河群大石橋組白雲石大理岩建造內,並嚴格的受層位和巖性組合控制,玉石礦的空間展布受構造控制明顯。

岫玉礦區主要出露古宇遼河群地層,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主要有白雲石大理岩、透閃石白雲石大理岩和方解石大理岩組成。

岫玉礦帶呈似層狀,礦體呈透鏡狀,扁豆狀,一般單個礦體長1~10 米,厚0.1~1.5 米。岫玉的礦床成因類型主要為層控+裂控型交代式中溫型變質熱液礦床,成礦溫度為195℃~392℃。

綠松石

綠松石又稱“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其主要用作玉雕原料,製作工藝品,綠松石玉雕品是中國獨具風格的出口玉雕品種之一。

綠松石是一種含銅、鋁含水的磷酸鹽礦物,為隱晶質緻密塊狀或膠體狀;其以綠色和藍色為基調,通常為不透明―半透明,偶見透明,蠟狀―油脂狀光澤。

中國四大名玉的前世今生

綠松石原礦按密度和硬度由低到高可分為粉筆型、石膏型、粗陶型、細瓷胎型和瓷釉型五類。綠松石的摩氏硬度一般為5~6 度左右,可發淡綠色的熒光。綠松石質地不很均勻,顏色有深有淺,甚至含淺色的條紋,斑點以及黑色的鐵線。緻密程度一般在2.6~2.9,但差別較大,孔隙多者疏鬆,少則緻密堅硬。

湖北省境內,綠松石礦區主要位於秦嶺地槽、楊玉準地臺、武當山地塊三種構造體系的聯合部位。其中湖北竹山縣綠松石礦分佈於武當逆衝褶皺隆起帶。綠松石礦床主要賦存於由海相含鎂硅質的碳酸鹽巖、泥岩、粉砂岩等碎屑岩經區域變質作用後形成的各種板岩、片岩、硅質岩、千枚巖中。

綠松石礦體多為順層脈狀、透鏡狀、不規則狀,連續性差,規模不大,但礦點多,分佈廣。在石英脈、方解石脈、高嶺石脈發育地段,綠松石顏色往往混雜多變,有人稱為“ 花引”。在高嶺石脈及高嶺石化發育處,高嶺石則往往交代綠松石,使綠松石脫化,個體質小,顏色變淺。

綠松石礦床成因類型為風化淋濾型,主要是地表水的風化林濾和再沉積作用,礦液溫度介於17℃~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