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摘要:動輒數千億、數百億債務,可不能讓人家出事……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撰文|張銀銀

無風不會起浪。

8月20日上午,有杆友給我發了個微信截圖,大概內容就是“房地產信託暫停”。對於這則消息,我大部分相信。雖然媒體求證結果是,多家信託公司表示沒有收到相關內容。

不過個別信託公司稱,“銀監局也是窗口指導,沒有正式東西,這個很敏感,不便透露。”

有些話也就懂的。

重點是這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房地產信託的收緊如果確立,意味著房企融資過冬信號。眾所周知,房地產是巨量資金投入的行業,是債務非常高的行業,同時是對週轉效率要求很高的行業。

這些特性決定了,任何一方面的壓力,都可能導致部分房企出現現金流、資金壓力。而要解決現金流壓力,很有可能就是以優惠價格促銷,快速回款,確保財務和運轉平衡。

是否真的如此,槓桿遊戲做個簡要分析。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1、房企融資承壓,可能是真的。金融去槓桿、監管變嚴後,房企非標融資本來就受到影響。

如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上半年,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減。委託貸款減少8008 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1.4 萬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863 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1.5 萬億元。

不僅如此,房企境內外股權、債權融資回落明顯。

恆大研究院副院長、房地產行業首席研究員夏磊撰文稱,房企境內股權融資大幅回落,2017年同降83%,2018年上半年維持低位。分類監管疊加債市調整,2017年房企發行信用債規模同降70%,2018年上半年同比略有回升。

海外發債受限,且匯率不划算。

不過,也有好消息,央行《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4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季末高4.9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槓桿遊戲認為房子融資開始承壓是成立的。如果此次信託貸款確實收緊,則更加確信,房企融資壓力越來越大。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2、房地產信託貸款高增長,迎來管控概率很大。雖然非標和信託貸款總量減少,但上半年,房地產信託呈現逆勢增長態勢。在信託業資管規模下滑的情況下,房地產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2645.86億元,同比增長54.34%。

各位杆友都知道,調控現在要求越來越高,自然,房地產信託貸款監管變嚴,概率增大。從這個角度說,市場有傳言不奇怪。

3、還債高峰來臨。夏磊文章還說,截至2018年6月底,除民間融資和類金融機構貸款,房企有息負債餘額約19.2萬億,規模最大的是房地產開發貸,其次是委託貸款、信託融資、信用債、併購貸、海外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分別為9.6萬億、2.8萬億、2.4萬億、2.2萬億、0.6萬億和0.3萬億。

未來4年是兌付高峰。2018 下半年到2021年是集中兌付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2022年及以後總計0.9萬億。

其中,規模最大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在未來4年集中到期;公司債2015-2016年集中發行,也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到期。

而融資端的收緊,將進一步增加房企債務壓力,借新還舊有時候可能不好使。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4、銷售承壓。我國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999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增速比1-6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2%。

儘管一些城市行情似乎依舊火爆,但之於全國來說,銷售增速微乎其微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比如廈門,近期各界廣泛關注廈門房價下跌、銷售大降。詳見槓桿遊戲《注意!這四大指標出現房價不跌不行!以廈門為例》(8月8日)。

不少城市,近期,二手房也出現量價齊跌的勢頭。

5、土地供應端,整體推地和成交都增長。槓桿遊戲曾分析上半年土地市場,全國300座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同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出面積和成交面積均增長近3成。

尤其是一季度,增加了近4成,二季度則稍微放緩。

6、溢價率回落明顯。還是以上半年300城市土地數據為例,受宏觀調控的影響,樓面均價整體略有微跌,溢價率則繼續下降

其中,最受關注的二線城市,樓面均價環比僅微漲。

7、購地熱情開始生變。近期,不少媒體都注意到土地市場流拍似乎增加。槓桿遊戲此前做過數據分析,從建築面積角度說,和去年比,流拍率並無太大出入。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不否認,近期這些現象較為明顯,且溢價率回落確實是事實。於此而言,土地市場在冷靜,開發商心態發生變化,應該是確立的。

而此前2年的地王們,大多沒有入市,調控讓價格受限。再高價拿地,你說開發商壓力大不大?

8、大開發商早已未雨綢繆。年中時,三四線棚改收緊的消息引發關注。接著,最高層明確遏制房價上漲……

大佬的政策敏感度極高,其實早已未雨綢繆。如碧桂園,三四五線全覆蓋似乎已經延緩推進,對項目的回報率更加看重;

萬科則進入了物流、商業、教育、社區、養老,甚至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和行業;

恆大一年多以來,一直在降低負債率,並提高了三四五線城市的准入門檻;

融創也在優化債務,並進軍了文旅等多個行業……

動輒數千億債務的房企借錢越來越難!這對房價意味著什麼?

9、房價下行週期開啟?綜上,理論上說,房價過高、剛需一般的城市迎來房價理性回落將是大概率,要不怎麼快速回款,應對債務和融資壓力?

當然了,房價不漲、房住不炒,也不太允許跌太多吧。畢竟,現在大開發商集中度越來越高,動輒數千億、數百億債務,可不能讓人家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