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叔的朋友最近在學攝影,週末上課聽朋友說全世界電影節那麼多,可惜荷蘭沒有。怎麼沒有,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是啥?雖然聽說的人不多,但是這個電影節對中國的獨立電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也是國際性的電影節之一,每年冬季在鹿特丹舉行。

每次有國際性的電影節舉行,大家都會看到“XX明星紅毯照”這樣的新聞,但是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並不會有這樣的情景,因為這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紅毯環節的電影節。

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誕生於1972年夏天,資深影迷和影展策劃休伯·巴爾斯(HUBERT BALS)在自己的家鄉鹿特丹舉辦了一場電影展映活動,選映的大多是歐美獨立製作和先鋒的作品,雖然參加的人並不多,但是得到了媒體的好評,被稱作是“相當先鋒”的電影展映活動。

展映單元和獎項

休伯·巴爾斯1988年去世後,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卻沒停止發展,2008年魯格·沃夫森(RUTGER WOLFSON)接手,對影展一直使用的老虎logo進行重新設計,替換成了現在萌萌的“小腦斧”。

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同時改變的還有固定的展映單元設置,化繁為簡改為“光明未來”(BRIGHTFUTURE)、“幽靈重現”(SPECTRUM)和“訊號”(SIGNAL),各單元都可包括長短片、影像裝置展及現場表演。

電影節也繼承了荷蘭人的自由精神,宣揚個人主義和年輕人的力量。核心部分的老虎競賽單元特別為年輕作者所設置,15部作品只接受年輕導演的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最高獎項有三個,但是並不會進行排序。旨在鼓勵年輕人創作,也表達了自己反對標準的態度。

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魯格·沃夫森(RUTGER WOLFSON)

鹿特丹電影節上的中國人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對中國的獨立電影來說非常“友好”,有不少奶粉們都熟悉的導演在這個電影節上拿過獎。

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電影《北京雜種》劇照

第六代導演張元憑藉影片《北京雜種》於1993年獲22屆荷蘭鹿特丹電影節“最有希望導演獎”,他的另一部作品《兒子》(1995年)獲25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另一位第六代導演婁燁的影片《蘇州河》(1999年)獲“金虎獎”。2006年,中國電影《賴小子》再次獲得“金虎獎”。

任何明星都不能在荷蘭的這個電影節蹭到紅毯

△電影《蘇州河》劇照

除了在獎項鼓勵年輕人之外,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還設置了HBF基金,專門資助發展中國家的電影製作,國內很有名的獨立電影導演都獲得過這個基金的資助。

現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已經是世界上觀影人數第二位的頂級電影展了,下次奶粉們再和其他朋友聊電影的時候可別只知道戛納和奧斯卡了,還有不少國際電影節值得發掘。跟奶叔說說你們喜歡哪些電影吧,看看能不能找到同好。

如果你對於荷蘭以及牛奶有任何想知道的,歡迎留言,奶叔爭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