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25個孩子一個爹』,51歲未婚卻有26個孩子


51歲的馬耐勤是河南開封SOS兒童村的“職業媽媽”,她至今未婚,卻有26個孩子,目前有6個需要撫養的孩子,之前已經撫養20個孩子長大成人。“職業媽媽”須未婚,或離異後無任何子女的撫養權,“媽媽”與孩子們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並負責管理家庭、撫養和教育子女,努力使SOS孤兒重獲母愛和家庭的溫暖。

馬耐勤坐在兒童村社區門口給4歲的兒子剪趾甲、穿鞋子。據瞭解,基於二戰後大量孤兒的存在,各種社會難題相應出現。1949年,奧地利的醫學博士、科學院名譽院士赫爾曼·格邁納爾在該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兒童村,探索以社區和家庭形式撫養孤兒:設SOS兒童村,每個村有若干家庭,每個家庭由數名不同性別的孤兒和一名“媽媽”組成。中國SOS兒童村始於1984年,目前全國共有北京、天津、開封等10所SOS兒童村。

馬耐勤來自河南洛陽,高中畢業後,曾在老家當了兩年學前班老師,很喜歡孩子。26歲那年,馬耐勤看了一部講述SOS兒童村的電視劇《只要你過得比我好》,被故事裡沒有血緣關係卻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深深觸動。“我想我或許也能做。”圖為馬耐勤帶著孩子們去河南大學遊玩。


1997年12月馬耐勤來到開封SOS兒童村,1998年7月25日成為一名“職業媽媽”。“第一次聽到孩子叫‘媽媽’,我還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就覺得這是一個責任。”

馬耐勤經常帶著孩子們集體活動,希望沒有父母的他們可以互相扶持,長大之後也可以相互照應。在朝夕相處間,孩子們有了兄弟姐妹感情,十分溫暖。

開封SOS兒童村緊鄰河南大學老校區,馬耐勤經常帶著孩子們在學校蹭課聽,與大學生們一起學習。慢慢地,馬耐勤和孩子逐漸與師生們熟悉起來,學校裡的大學生志願者瞭解了他們的身份後,還和他們結成了幫扶對子,義務為孩子免費補課。

為了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馬耐勤不斷提升自己。她自考了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學位,還考取了導遊證、高級月嫂證和高級育嬰師證。“我希望能在55歲退休前,養育30個孩子,退休後如果還能給這些孩子們盡點力就更好了。到時候孩子們和他們的下一代,拍全家福也有上百個人了,我想這輩子也就值了。”

春夏之交,馬耐勤張羅著為孩子們換薄被子。十幾年前,馬耐勤因病住院,一週時間裡,當時的“大女兒”寸步不離,整日整夜照顧她。“我記得很清楚,出院那天是臘月二十九,是孩子做的飯。”在相互陪伴的時間裡,孩子們對她的一點點好,馬耐勤都記得牢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