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億元比肩險資,爲何A股是外資的香餑餑卻不受中國股民待見?

1616億元比肩險資,為何A股是外資的香餑餑卻不受中國股民待見?

今年以來A股持續震盪走低,外資卻呈現湧入態勢。據證監會統計,2018年1至7月,境外資金累計淨流入A股市場1616億元。據券商估算,截至7月底,外資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已佔全部A股流通股市值約6%,趨近險資持股比例(6.7%),距離公募基金8.4%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拉近。外資火熱流入A股,已經與之相對應的卻是A股股民“無動於衷”,上證指數在8月14日全天僅成交1125億元,創下一年半以來新低,表明資金仍有顧忌,觀望情緒濃厚。

就A股投資者能否跟隨外資買股,私募排排網對國內私募機構展開調查,結果顯示,71.35%私募認為外資投資A股的邏輯具有很強的參考借鑑價值,但在操作上不宜亦步亦趨,28.65%私募則認為無論是外國金融機構還是外國投資者,都與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差異懸殊,關注外資並無太大實際意義。

1616億元比肩險資,為何A股是外資的香餑餑卻不受中國股民待見?

為何今年以來外資會大舉佈局A股,以及投資者能否借鑑外資投資路徑買股,私募排排網還採訪了卓凱投資袁志強、新富資本研究中心、鉅陣資本高級策略分析師郭偉文、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盛世資產投資總監劉曉俊、名禹資產研究總監張曉華、千波資產研究員黃佳。

政策利好疊加估值優勢,外資加速佈局A股

新富資本研究中心認為今年外資大舉買入A股主要受政策因素與市場影響。從政策上看,隨著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放開,外資機構投資A股市場的便利性提高,持股比例等方面的約束也在降低,這是外資機構進入國內市場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從市場上看,當前A股市場估值無論與歷史相比,還是與國外資本市場估相比都偏低,A股估值相對低是吸引外資加速佈局A股的主要原因。

卓凱投資袁志強認為北上資金從7月以來淨買入金額加速提升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A股納入MSCI的影響,海外資金以機構投資人為主,機構投資人中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占主導地位;其次是外資看好中國大陸龐大的消費市場;最後是隨著A股的持續調整,估值更加有吸引力。

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認為外資跑步入場的邏輯恰恰體現了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成熟投資理念。在海外成熟市場,考量一個基金經理或者基金公司是否優秀的週期是3-5年,甚至5-10年。這是因為海外資本市場尤其是美國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上百年發展,無論是投資人還是管理人,投資理念都比較成熟,海外投資人以機構為主,尤其包含養老資產,保險資產,家族基金等追求長期穩定盈利的客戶群體。所以他們考量基金經理或者資產端配置標的的週期都比較長,更有耐心。反之,厚石天成作為中國私募機構感受到的國內投資人訴求就完全不一樣,客戶對管理人是否優秀的考核週期平均在半年,有的甚至一個季度不賺錢就起身拜拜。這樣會倒逼管理人採取短期思維,即使明知市場已經在底部區域,也不太敢進行長期投資,有些名氣大、資源豐厚的管理人乾脆採取封閉期三年的方式來篩選投資人。

盛世資產投資總監劉曉俊表示現在A股估值已經很低,是長線配置的好時機,外資一般以長線配置為主,看到有價值的就會配置,中國市場本身就很重要,經歷過調整的A股理所當然成為外資的目標。

名禹資產研究總監張曉華分析7月份以來外資入場邏輯與5、6月份時相同,因為月底之後是MSCI第二次納入A股的時機,有部分主動型基金提前買入成分股。另外,9月份富時指數將討論納入A股事宜,一旦納入,其體量與MSCI不相上下,這也是很大一塊增量資金。張曉華還表示,在今年新興市場頻頻暴雷的嚴峻氛圍下,國際主要指數卻堅定納入A股,也是看中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和A股估值的較大吸引力。

鉅陣資本高級策略分析師郭偉文分析,海外資金加速流入A股市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A股市場的國際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隨著A股市場近年來的調整,其投資價值也越來越突出,對海外資金的投資吸引力也明顯增強。從市場整體的市盈率/市淨率水平來看, A股市場已經處於歷史估值的底部區間,目前正是進行長期配置的較好時機。反觀美股,經歷多年的上漲以後,不少機構認為美股的行情可能接近達到頂點,這也使得海外機構開始關注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

千波資產研究員黃佳認為相比於全球市場,目前A股的點位較低,估值也接近歷史低位,有較好的左側配置機會。另外,外資機構資金大多屬於被動投資型,不會對市場所處的位置做過多分析。尤其是外資機構投資者,其投資邏輯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只認數字不認人”,財務數據是外資選股時最看重的指標之一。

外資投資A股路徑可參考,但炒股沒有“傻瓜機”

對於個人投資者跟隨外資買A股是否可行?私募觀點不一。新富資本研究中心認為外資的買入路徑可以作為參考的一部分,但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主導因素。因為外資在A股市場也需要因地適宜的選擇策略,且當前外資在A股的佈局更多的是“試水”,尚未大規模進入A股市場。

郭偉文認為外資的佈局方向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因為外資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往往較為注重公司基本面。但是也不可以盲目完全按照外資的路徑進行佈局,因為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市場偏好等多個方面與海外市場存在著差異,而外資也可能對上市公司市值、行業或其他方向存在偏好,但這些偏好在A股市場未必能得到市場的認同。完全套用外資的配置路徑,在A股市場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袁志強表示從外資買入的股票來看,主要集中在大消費和大金融板塊;從行業來看,國內的消費及金融服務市場呈現穩步增長的局面;從具體股票來看,美的集團、伊利股份、中國平安、萬科A、格力電器累計淨流入位列前五,可見外資依然偏好行業龍頭。這些方面非常值得借鑑,卓凱投資對此也是非常認可,原因是國內經濟處於轉型期,大部分行業將進一步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從估值來看,頭部公司的估值未來將超越行業平均值,而規模較小的公司將低於行業平均值。

黃佳表示若個人投資者借鑑外資的投資思路進行選股,長期來看會取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理由是A股歷來喜歡炒概念,炒題材,偏離公司的基本面。外資的投資風格屬於價值型,偏長線持有。隨著外資持股佔比的上升,其投資風格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整個A股市場。

侯延軍認為A股投資者不應該對外資亦步亦趨,因為外資買入A股的訴求和普通投資人不一樣,一是外資更有耐心,二是外資更在意資產配置,三是外資還會考慮匯率及全球佈局等一系列因素。而國內投資人考慮的是市場是否底部,最近是否賺錢。侯延軍還表示,外資成熟的投資理念是我們最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因為任何時候,價值投資、長線思維、資產配置都是投資生涯盈利的法寶。

劉曉俊表示是否跟隨外資進行操作主要還是看投資人的投資需求,因為外資佈局A股主要是中國板塊可以幫助其原本的組合,並不一定是馬上會漲起來的股票,所以對於只是想短炒賺一把的投資人未必適合,如果做長線投資則可以考慮。

張曉華建議投資者在是否跟隨外資上需要考慮三點,第一、外資買入很大部分是基於納入國際指數這個特定的時點,持續性還有待觀察;第二、國際資金配置A股很大部分是被動性基金,這部分只是按成分股比例來配置,並沒有主動研究和偏好;第三、國外基金很大部分是長線投資,投資週期長。張曉華還提到,除了這三點,投資者還特別要考慮自己是否是長線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