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薄喜功、求佛不應:立竿見影的對治方法

​常常接到佛友的留言稱:

自己總在燒香禮佛,但是生意不見起色、家庭不見改觀、工作平平淡淡?

還有的佛友持咒、誦經,精進修持,但是經濟拮据,囊中羞澀,福德越來越薄。

也時常見到一些佛友誇誇其談,自豪地告訴我,常常約見那些“佛菩薩再來的聖人”,求到高深的法門。

總之,大家在抬頭高望的時候,忽略了最基本的福德的培植。今天為您分享一下:

世間、出世間的大宗法門:十善業

相信會對您的工作、生活、修行帶來不少的裨益。

一、十善業是世間與出世間善行的大宗

1、什麼是業?

所謂“業”就是“行為”的意思。

2、什麼是十善業?

身業有三:

不殺

不盜

不淫

口業有四:

不妄語、

不兩舌

不綺語

不惡口

意業有三:

不邪見

不嗔奎

不貪慾

3、一切善行的大總持

①世間:即三界六道眾生,由此而得到人天福果。

人類的道德行為:五戒。

昇天則必須具足十善的行為。及十善業的基礎上再加禪定功夫。

出世間:即超出三界六道。

聲聞菩提果

緣覺菩提果

菩薩菩提果

三乘菩提無不是十善業為根本而成就的。

所謂大乘的戒法,都是十善的行攝。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即使是菩薩位中的第二地:離垢地,也是由十善成業。

因此,佛經上無不講到十善業是世間出世間的大總持,即大陀羅尼。

4、人間淨土的通途

慧遠大師說:

“謂十善業,若能從一家一鄉推行到一國,立可成為“風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淨國家。”

這是一條定律: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要想得到安樂的世界,必須由此而行。

佛說的四大洲中的北俱蘆洲,自在福樂,正是那裡的眾生行十善業的結果。

佛還說,轉輪王出世,四海清平,天下安定,人人皆行十善......

反之,一個人如果總在行十惡業,那會得到安樂的淨土中呢?

5、走向菩提大道的根本

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菩提都是依據十善業為根本的。

因為,十善能止惡行為,將一切不善究竟對治,即解脫一切生死,證得大涅槃果。

同時,十善也能普利一切世間的眾生。因此,沒有圓滿的十善業,就不能得到三乘菩提大果。

二、三種人必須重視十善業

1、心比天高,命薄如紙

不知道、不願意自修福德,而總是想將他人壓下去,把自己抬起來。如果不改變這樣的心態,不去行十善,陪福德,一定將會更加墮落不能自拔。

心高也並非不善,佛果的功德、龍天的威力皆因十善福德而來,否則,單單的心高而不去增長善業,培植福報,則只能終日與煩惱為伴,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

2、大言狂談,行無利他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言說都十分的誇大,總以超賢越聖為榮,但是實際行動卻庸言庸行。這種浮誇、高調也蔓延在學佛人當中,比如,狂禪、狂密,無所忌憚地誇大,所謂“口口談空而行在有中”,要解除這種猖狂之病,就要切實奉行十善,否則無論見聞再廣也是墮入三惡的因子,不能成為菩薩行。

3、一味求佛,不修自我

更加普遍的是,“心誠則靈”掛在嘴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求佛、求菩薩、求神、求鬼上,不明白佛法的真實義。

佛在世的時候,阿難多聞第一,說“佛將惠我三昧而不修習”,後來遭摩登伽女之難。

阿難作為佛的堂弟,尚且不能依靠佛,可知佛法的本質全靠自己。如果放棄了自己一味去求之與佛、菩薩、神鬼,期望得到大善果,這是絕不可能的。

因此,只要將自己的十惡業改造為十善行,然後再求佛,則因緣具足,方能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