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個印表機上太空!首個太空3D列印器官將出現

如今說起3D打印,似乎不再是什麼令人吃驚的事情了,隔三差五就有新聞爆出某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了某某物件,而這其中以3D打印器官最為常見。

帶個打印機上太空!首個太空3D打印器官將出現

傳統的3D打印人體器官不用多說,但是如果將3D打印機移到太空中,在太空中打印人體器官,那將會是什麼樣呢?鏈科技小編今日要和大家說的這是這件事。

日前,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RKK Energia)發文表示,他們將於今年秋將用於打印人體組織器官的3D打印機送入國際空間站,利用該設備,宇航員將首次嘗試在太空環境下3D打印人類的軟骨組織和齧齒動物甲狀腺的樣本。

帶個打印機上太空!首個太空3D打印器官將出現

除此之外,這套3D打印設備還可以幫助研究宇宙環境對遠航生命體的影響,對太空科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瞭解,送上太空的3D打印機的平均壽命為5年左右,待到達使用壽命之後,3D打印機會被送回地球繼續使用。

據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因為太空為失重環境,所以3D打印機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生物材料將在強磁場的作用下從設備中“生長”出來。

這項技術具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無需等待就能夠獲得適合移植的供體器官,二是能夠自動解決成活率問題。不過,這套被送入太空的3D打印設備如果被放在地球上,它的能耗量將相當於一個鎮的消耗,果然上了天的就是“大手筆”呀!

帶個打印機上太空!首個太空3D打印器官將出現

其實,不論上天還是入地,3D打印器官的唯一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實現人體移植,解決人類的器官短缺問題,幫助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重獲生的希望。

2014年,研究人員成功“打印”出軟骨組織;2015年,人們成功“打印”出供醫學研究用的腎臟組織;而在2016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維克森林浸信醫療中心再生醫學專業的學生使用複雜的定製3D打印機成功培育出了人體部位,並且將其移植到了動物體內,長成了功能性組織,證明了3D打印器官可以在生命體內成活。

帶個打印機上太空!首個太空3D打印器官將出現

鏈科技小編了解到,如今雖然3D打印器官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至今卻還並未實現人體應用,因為人體的結構複雜,哪怕僅僅是一塊小小的皮膚都具有多種功能,所以如果想將外來器官移植到人體,安全問題乃重中之重。

不過,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3D打印器官在未來的某一天必將會應用於人體,造福全人類。

鏈科技ChainTech——中國科技共享第一平臺,彙集國內外創新成果、技術專家、企業需求和專業人才,精準提煉企業需求,可以快速匹配技術成果,助力企業發展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