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夯實基礎繪製藍圖 技術突破「換道超車

數字經濟——夯實基礎繪製藍圖 技術突破“換道超車

數字經濟——夯實基礎繪製藍圖 技術突破“換道超車

 日前,機器人企業安川都林在河北香河機器人小鎮投產運營。圖為產品測試線現場。王曉桐攝

數字經濟成為帶動增長核心動力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引來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印尼通訊和信息技術部部長魯迪安達拉日前表示,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亮眼表現舉世矚目,希望加強與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

“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水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表示,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3%,佔GDP比重達到32.9%。隨著信息化發展環境的全面推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漲船高”。

  夯實基礎繪藍圖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深度滲透到現有的經濟體系中,建設‘數字中國’,構建數字經濟恰逢其時。”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如是說。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動力之一是積極的政策引導。魯春叢表示,從《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到《“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再到網絡提速降費、大數據、分享經濟、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進實施,各地對數字經濟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另一動力是基礎設施和網絡支撐能力大幅躍升。一方面,寬帶網絡普及持續推進,網絡提速效果顯著。2017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數達34854萬戶,全年淨增5133萬戶;4G用戶總數達到9.97億戶,全年淨增2.27億戶。另一方面,電信普遍服務深入推進。網絡扶貧網絡覆蓋工程成效明顯,2017年完成3.2萬個行政村通光纖的任務部署,全國農村寬帶用戶達9377萬戶,同比增長25.8%。

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成為新的土壤,5G研發和測試工作快速推進,第三階段試驗第一批規範發佈,正在推動形成全球統一5G標準。IPv6全面演進升級提速,加快構建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截至2017年12月份,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23430塊/32,年增長10.6%。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將繼續夯實數字中國的網絡基礎。

  技術突破“換道超車”

“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既有資本和政策的強力支持,也有產業升級提供的豐富場景,這些都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我們要努力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競爭中把握自主權,讓中國在技術上掌握核心競爭力。”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表示。

在信息技術領域,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搭載“中國芯”的“神威·太湖之光”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位列榜首;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加快發展,“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預定科學目標,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順利貫通。2017年,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上升到第22位,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躋身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

“我們用了不到20年時間,成功構建了安全可控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背後是一套信息技術體系,網信領域的單項技術產品或服務往往不成氣候,只有當技術、標準、產品等彼此互為支撐,形成信息技術體系,才能生存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為數字經濟發展站上創新高地“換道超車”提供了新的機遇。金山辦公軟件首席技術官章慶元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在各種場景中落地,並且極大地提升了傳統業務的效率。

數字經濟——夯實基礎繪製藍圖 技術突破“換道超車

中國聯通大數據公司總經理趙越則認為,“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根據有關機構測算,2017年我國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為234億元,同比增長39%。大數據應用正在從互聯網、電信、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向傳統領域拓展。我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在海量數據採集、存儲和處理等方面的能力躋身國際前列。

不過,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在日前舉行的C3安全峰會上,亞信安全技術團隊演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智能網聯汽車劫持”,通過“黑”入汽車的信息娛樂系統,更改導航線路並勒索車主。亞信安全通用企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政平坦言,在新的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產業鏈上的各方都要有安全意識,不能忽視新技術背後的網絡安全問題。

  新面孔醞釀新動力

5月11日,直播平臺虎牙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焦點。直播行業正是數字經濟這幾年被人關注的“風口”之一,同移動支付、共享經濟、區塊鏈等一樣,它們成為獨特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從“Copy To China(中國模仿)”到“Kaobei From China(效法中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我國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以共享經濟為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任志武表示,共享經濟已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過,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認為,“新面孔”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考題。我國對數字經濟的治理還需繼續堅守三大原則: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線性思維、彈性平衡。

此外,“新面孔”也為中國企業將數字經濟成功與世界共享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英國國際貿易部日前就與騰訊在倫敦發佈了一系列合作計劃,將充分結合雙方優勢,推動全球數字文創產業發展。

“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正在全球“生根開花”。我國倡導發起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目前,我國網信企業積極參與了170多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併為“一帶一路”相關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空間信息服務。(記者 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