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賣家被逼曝光刷單內幕 稱不自曝沒活路

網店賣家背地裡刷單的現象,在消費者耳中早有流傳,但這些背地裡的小動作,相比較於額度不大的商品,很多消費者就睜一隻閉一眼的過去了。

但是在近日,有幾家網店找到了央視大名鼎鼎的《焦點訪談》,並自曝:他們有幾乎一半的銷售額都是靠刷單刷出來的,而且說這種現象在行業內已經相當普遍。

電商賣家被逼曝光刷單內幕 稱不自曝沒活路

這個走勢有點翻轉得突然,什麼時候,這些見不得光的活動還自我曝光到了央視?

據爆料賣家說,爆料電商說,大部分商家都在進行“粉絲刷單”,而且演化為行業風氣,如果不刷單,在網絡上掛上真實的銷量,在刷單店家的對比下,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前一家店要倒閉的錯覺,所以很多店家的刷單行為是形勢所迫。但跟著形勢走的人多了,刷單成本越來越高,為了吸引買家,賣家卻讓自己深陷其中。

某電商平臺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打擊刷單行動,但是行動的處罰威力不夠,刷單現象並未遏制。

根據媒體的報道,刷單的流程分為:

電商賣家被逼曝光刷單內幕 稱不自曝沒活路

另外也有媒體報道,有的網店一天刷2000單,但這 僅僅是中等水平。而且刷單出來的流水,不管成交與否,只要是刷出去的金額,都會被統計進去。另外,在刷單的壓力下,很多網店商家不得兼職做上社群運營。有商家就運營者一個15萬的刷手群,這些刷手多為兼職,因為有真實的購物經歷,能夠做出無法讓電商稽查平臺難以識別的評論。

網店刷單這一行為,就其本質而言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也欺瞞了消費者,從其產生的根源就是要嚴厲制止的。但是刷單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比如成本越來越高,也使刷單的店家們產生內部分化,這不就曝光到央視的平臺。

清華大學市場營銷系姜旭平教授建議:“通過跟稅收掛鉤,每一單的結果跟稅收掛鉤。這樣的話可以制止那些沒有真正交易發生的虛假刷單。只要是虛假購買,如果跟稅收掛鉤它的成本就會非常高。所以這方面可以對它進行抑制。”

市場誠信,看來僅有自覺是不夠的,還要有足夠的制衡措施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