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長崎原子彈爆炸,瞬時8萬人死亡,死難者已逾14萬人


1945年8月9日凌晨3時50分,兩架B-29重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其中一架的炸彈倉裡攜帶著一顆原子彈。8時15分,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代號“胖子”的原子彈,瞬時造成約8萬人死亡。 16世紀,長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開港。開港後,長崎與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有貿易往來,被稱為“日本與西洋的橋樑”。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期間,長崎是日本同外國交往的唯一港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於5月8日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鈾彈,導致廣島市24.5萬人中有20萬人死傷,城市化為一片廢墟。

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廣島和長崎因原子彈轟炸造成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因美國原子彈轟炸而死亡的人數至今廣島接近25萬,長崎已逾14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