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唐吉林:古纖道石條留名的故事

近日,錢清鎮《聯興村志》的編纂組人員,聞知村民吳敏偉家,有一塊刻有大字的石頭,便立即去了他家。見別墅外的牆角,躺著一方石條,長1.27米,寬0.30米,厚0.26米。上陰刻楷書"漁後吳高珍重修" 七個大字,字徑10×12釐米。據考證,此石條出自清同治年間,吳高珍出資重修古纖道﹙原行義橋東側100米、現秦望立交橋下﹚一段而立,吳敏偉是吳高珍的第三孫。

這一方石條,讓吳敏偉的妻子朱耀香一直懵了32年。原來朱耀香嫁給吳敏偉不久,她公公吳永炳指著坐著的石凳﹙石條﹚對她說﹕"這塊石頭是我家的。"朱耀香說﹕"當時我認為放在我家裡的石頭,當然是我家的,便不問原因。此後,便把它忘了。"

36年前,吳敏偉去運河裡捻河泥,見坍塌的纖道上有一塊較小的石頭,便搬入了船頭壓船,一直壓了二三年。當不再捻河泥後,吳敏偉才把石條拿到老房子的道地裡,搭成為石凳。其父吳永炳把石條沖洗乾淨後,發現石條上有字,一看竟是自己父親的名字。那時搞階級鬥爭,吳永炳不敢張揚,一直悶在心裡多年。在兒媳婦進門後不幾天,才吐露了"這塊石頭是我家的。"1998年,吳敏偉易地建造別墅後,將石條搬去想繼續做石凳,但一擺畢竟與別墅不匹配,就買來新式石椅,而將它移置牆角,一移18年過去了。

150多年前,吳高珍修築古纖道的一方石條,被其孫子捻泥時當作壓船石用,後又被搬回家中當石凳坐,真天意的巧合。從這方石條中透露出一個信息﹕紹興古纖道,雖以官修為主,但也有民間參與。官府為鼓勵樂善好施者,允許出資人在石樑上刻上姓名,流芳百世。

附:當時我們見到石條,就把他移到道地裡。用水衝,硬腳掃帚剔,再用水衝,用板刷擦刷。乾燥後,用黑漆描字。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石條照片

作者:錢清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唐吉林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