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定位爲中距離的支援武器,給予小班制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

M79榴彈發射器首次在越戰中嶄露頭角。它有著大型膛室的設計,與一些大口徑的截短型霰彈槍在外型上十分相似。它能夠發射許多種不同用途的40毫米榴彈,包括高爆彈、人員殺傷彈、煙霧彈、鹿彈、鏢彈、照明彈和燃燒彈。在越戰之後,M79本身的成功使得它的繼任者的開發迫不及待,因而出現了M203榴彈發射器,但即使如此,M79榴彈發射器仍然是美軍的制式武器。

它被定位為中距離的支援武器,給予小班制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

M79榴彈發射器的開發是源自美軍在1950年代後期的一個提高步兵火力及比槍榴彈更遠的拋射爆炸力的武器計劃,名為Project NIBLICK。最初Project NIBLICK成功研製了40×46毫米榴彈,但無法開發出可多發發射的版本,而春田兵工廠開發了一種單發肩射的版本,名為“S-3”,其後改進成“S-5”,一種外形類似霰彈槍的單發榴彈發射器,“S-5”被美國陸軍命名為XM79,在改進瞄準標尺後,美國陸軍把春田兵工廠的XM79在1960年12月15日定名為M79並正式裝備。

它被定位為中距離的支援武器,給予小班制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

1961年,第一把M79送到了越南的美國陸軍手上,它們被定位為中距離的支援武器,以填補手榴彈和迫擊炮兩者攻擊距離之間的空隙(後者是50到300米),給予了小班制的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由於它的重量輕巧以及緊湊的長度,證明了它在叢林游擊戰中十分有效。而為了能使武器更方便攜帶,有些士兵更裝備有削短槍托的版本。

它被定位為中距離的支援武器,給予小班制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

M79是採用單發射擊、單發裝填的肩射型武器。它有著折開式槍機設計,這表示上膛時需要把槍管後部打開,將40毫米榴彈裝入後再將槍管折回原處射擊。在護木底端有著一個橡皮墊,以吸收一些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在槍管約一半處頂部有一個階梯形狀的可調瞄準標尺,和槍管尾端的一個葉子狀的瞄準具搭配使用,在瞄準具中可以有25米到375米之間的視野。由於是以較低的膛壓,使得榴彈初速度較低,射出時會以拋物線飛行。M79槍管刻劃的膛線能和榴彈外圍突起密合,使榴彈發射時會產生旋轉的效果,有助於維持彈道的穩定性。在經驗豐富的射手上,M79可以穩定的朝200米以外的目標射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