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和藥理效應。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蘆筍

蘆筍未出土時呈白色稱為白筍, 出土後呈綠色稱為綠筍。即使生產地域不同,但不管是哪款蘆筍品種,只要照到陽光就會變成綠蘆筍,埋在土中或遮蔽陽光,就會讓蘆筍色澤偏白。白蘆筍的收穫期在每年春天四月末到六月初,短短的四十天,錯過則又需一年的等待,其矝貴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白筍矜貴無比 — 堪稱“可食用的象牙”。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未出土的蘆筍時白筍成為白筍

白蘆筍在生長全過程中,都受到如溺愛一般的呵護,不僅植株要隨時以泥土遮蓋,完全隔絕陽光,更誇張的是連採割也需在黎明時分、晨光微弱時進行,且需人工採摘。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白筍需要避光采摘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可食用的象牙

青蘆筍相較白蘆筍,要常見很多,開始是出現在西餐的sidedish裡,慢慢的,就連中餐菜單,身邊的菜場,也常常出現它的身影。而白蘆筍就沒有那麼常見,捨得在白蘆筍季節出白蘆筍菜單的西餐廳也寥寥,培育採集的難度,產量的稀少。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青蘆筍較白蘆筍普遍

青蘆筍和白蘆筍,顏色的不同是種植方法導致的。青蘆筍長在地面,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是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因此綠色蘆筍香味十足,而白蘆筍的味道則更加細膩。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青竹筍白竹筍口味不同

白灼青蘆筍尖:

1、蘆筍洗淨去老根,切成兩段或三段,接近根部的一段削去老皮。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蘆筍洗淨去老根,切成兩段或三段

2、鍋中坐水,大火燒開,加入少許鹽,將蘆筍段下入,保持大火汆燙20到30秒鐘焯水。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青竹筍焯水

3、焯好竹筍撈出,立即放入冰水中過涼,然後撈出控幹。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焯好竹筍撈出,立即放入冰水中過涼,然後撈出控幹

4、起炒鍋,熱鍋入涼油,下入小米椒片,小火煸炒至小米椒片顏色鮮紅;加入蒸魚豉油(或鮮味醬油),繼續小火煮至冒泡;盛出備用。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白灼湯料

5、將蘆筍擺盤,趁熱澆上燒好的豉油汁,即可。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盛盤可食用了

白竹筍最傳統的方法就是焯水,連醬汁都不需要而直接食用。過於濃郁的醬汁會影響到白蘆筍的香氣,所以需要搭配味道相對清淡的、能夠起到烘托白蘆筍自身獨特香味的作用的醬汁。頂級餐廳裡用白蘆筍的量比較大,久煮白蘆筍的湯甜如蜜糖,簡單焯水後的白蘆筍也吃起來特別鮮甜。

青蘆筍可以得到陽光的照射,白蘆筍則埋在土裡生長的,見不得陽光

白竹筍最傳統的方法就是焯水,連醬汁都不需要而直接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