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里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立冬雪剛過,小雪就緊追其後。忙碌了一年的莊稼人便開始了一場“革命”運動。大小雪節氣,正是殺豬宰羊的好時候。村南雞跳,村北狗叫,最紅火,最有起樂的,還數那頓殺豬菜。殺豬是過去鄉村喜慶文化的代表,只要一殺豬,滿村就充滿了喜慶。先是殺豬的消息不脛而走,後是大人小孩都跑去看熱鬧。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冬天到了

村裡一戶人家殺了頭豬,排骨、後腰、腿這些好東西自是收起來留著過年吃,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麼吃?這就有了殺豬燴菜了:自家醃的酸菜,自家灌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農村裡灶膛火映著人們的臉,鍋裡放了姜蒜的燉菜煮得咕嘟,咕嘟,香味就飄得滿屋都是。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殺豬燴菜

莊戶人憨厚淳樸,與鄰為善,房前院後,左鄰右舍,不喊自來。看到屠夫進了院,馬步相連,摻和進來,準備一齊下手。那大肥豬好像早有預感,死活不肯出窩,猴急的人自告奮勇,鑽進豬圈,連打帶推,才把死到臨頭的“二師兄 ”請出來。早有預謀的屠夫,眼疾手快,準確地把倒搭釣牢牢地鉤在豬的槽頭下面,使其動彈不得。趁此機會,眾人蜂擁而上,按胯的,壓身的,拖腿的,將豬放倒,勁氣小的抓緊豬尾巴,也算大功一件。說時遲,那時快,屠夫嘴裡唸唸有詞:豬羊一刀菜,別怪我無情。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抓豬殺豬

此時,大肥豬隻有出氣的份,沒有吸氣的力。屠家拔出屠刀,在豬身上擦乾刀上的餘血,將刀背倒含嘴裡,舉著雙手找水洗涮,那架勢就象搶了頭功的將軍一樣豪邁。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大肥豬隻有出氣的份,沒有吸氣的力

過去殺豬忌殺第二刀,傳說,豬雖然是“菜貨”,該受一刀之苦,屠戶殺它要“一刀清”,令其一刀致死,如果多殺一刀,豬多受一份罪,殺豬的就算“造孽”。殺豬時下來的豬毛、胰子、小腸都歸屠戶所有,腰子、裡脊一般炒給屠戶吃。殺豬的與其他行業一樣也有崇尚的祖師爺,這一行多尊崇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張飛原本世居涿郡(今河北涿縣一帶),賣酒屠豬,結交天下豪傑。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殺豬忌殺第二刀

退豬那可是技術活,常言道:離了張屠夫,莫非連毛吃。你別吹,這活一般人還侍候不了。水溫要恰到好處,冷了不退毛,燙了就緊肉。只見眾人合力把死挺當的肥豬,抬上早己備好的桌子。屠家試了水溫,軟硬正好,便彎腰挽袖,大顯身手:澆兩瓢水,刮三鏟毛,拿起浮石,放下瓢,動作麻利老練,營生做的乾淨利索,眾人齊聲誇獎。隨著煙氣由濃變淡,一具白嫩光鮮的裸體豬就展現在大夥面前。屠夫朝豐滿誘人的後座上拍了一掌,理直氣壯地喊道:後生們,吊起來。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大功告成

將煮熟豬五花肉切成片;最好再添加些骨頭肉;熟豬腸肚切成塊;血腸斜切成片;酸菜洗淨,切成細絲;乾粉條用開水泡發好,切成長節;凍豆腐切成片。在鍋裡放入混合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炸香,下入酸菜絲炒出味,摻入豬骨頭湯,下入豬五花肉、豬腸肚、粉條和凍豆腐,燒沸後撇淨浮沫,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雞精等,用小火燉約7分鐘後,用漏勺將鍋中燉好的菜撈出,裝入湯內。將血腸下入鍋中,燙至腸片捲曲後,用漏勺撈出放在湯內燉好的菜上面,另往鍋中湯汁裡調入味精,起鍋倒入湯?內,最後撒上香菜節,隨蒜泥味碟一起上桌即成。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開始燴菜

殺豬燴菜,肥肉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酸菜、血腸一起燉

殺煮燴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