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寧:全球視野下的金融發展趨勢

孟春瑤

8月3日,由《今日財富》雜誌、私募百人論壇CPF100聯合主辦,上海市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金融分會及Coinscious康深思協辦的“2018中國財富管理生態大會”在滬舉辦。本次論壇以“新科技、新財富、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位金融行業資深人士齊聚浦江之畔,聚焦在資管新政之下,各類財富及資管機構將如何轉型謀變?中國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前委員、原臺灣地區證監會主席戴立寧用生動的66張圖片做了題為“全球視野下金融發展趨勢”的精彩主題演講。在演講中,戴立寧結合了政策與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總結了現行金融行業的不足,展望了未來金融發展的新趨勢。

戴立寧:全球視野下的金融發展趨勢

中國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前委員 戴立寧

談到近期的熱點問題中美貿易戰,戴立寧表示正如金融越發達的地區,貧富差距越大,國際戰爭也是因為錢而造成。人民幣已成為全世界最大貨幣,從GDP來看,美國第一,中國第二;從購買力評價來看,2014年中國已超過美國。世界兩強並立的局面,令美國心驚膽戰。沒有人願意戰爭,都希望儘可能避免,但客觀環境不允許,所以我們需要“大智慧”。中國貨幣已大大的超過了美元,“貨幣操縱”變成美國一個不可或缺的藉口,所謂“貿易”實際上是美國為貨幣戰找的一個藉口。今年2月9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宣佈要開辦石油人民幣期貨,以美元為主進行石油定價和交易的規則出現變化,美國的優越時代已宣告結束。中國重拳直擊美國要害,人民幣與美元分庭抗禮時代正式開啟,這是發生貿易戰的真正原因。

談及金融行業,戴立寧認為這個世紀有五項C不可忽視,我們必須面對。第一,“信用”(credit);第二,“消費者導向”(consumerism);第三“科技”(computer);第四“競爭”(completion);第五,“創新”(change)。

戴立寧提示到,銀行作為最主要的金融機構,是否需要重新考慮所存在的問題?

談及科技,戴先生特別配了一棵“搖錢樹”的圖片來表達現行的網絡金融。戴立寧認為改變世界很重要的應是技術。財富管理正在面臨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就是人工智能。

談到“金融監管”,戴立寧表示沒有任何管理者不希望市場會更好,但管理方法往往適得其反。監督機構合而為一,除了原來證監會,時隔一年成立了保監會和銀監會。究竟是合好還是分好?監管機構該如何做?也是我們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

談到金融創新,戴立寧指出金融通過新的科技把原來的不能變成可能,所有金融創新都是管理觀念調整後的因應;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金融業面對市場和金融監理觀念變動所為的必要調整。

對於未來金融發展的趨勢,戴立寧總結了五個趨勢。

第一,國際貨幣由一元而多元。未來的國際清算貨幣,會從單一的美元轉換,人民幣、歐元可能會扮演遠比現在更重要的角色。

第二,金融准入由限制而開放。所謂准入兩個,一是新機構的准入,第二是金融相新商品的准入。以前靜止不動的市場開始有了波瀾,當然有新鮮的水進來,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

第三,金融服務因創新而多樣,其需求面會越來越多,管理思維一定要跟上趨勢,我們需要學習。

第四,金融機構由分隔而混同。基於風險管理,把證券和銀行分隔,分散可能交互的風險是管理風險很重要的方式。但歷年來管理科學、特別是會計、財務管理方面方面的進步,已經不必像以前那樣要“分而治之”了。

第五,金融監管由保守而嚴謹。以往監管的思路是以“安全”為主,為了安全,不惜管理限制競爭。但如今內憂外患,不開放也要開放,這樣的情勢之下,監管的觀念要徹底改變。由保守轉向嚴謹(due diligence)。

戴立寧認為,金融從業未來的發展,必然受困於監理者的視野(vision);戴先生用一副對聯:“不捨文化沾銅臭,且邀金融沐書香”表達了內心真切的期望。他希望金融從業者多承擔一點企業社會責任,金融業能少一點銅臭,多一點人文,多一點書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