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2018年7月11日上午10時37分,電影圈又傳來一聲驚雷,著名武術電影演員計春華因病在杭州逝世,年僅57歲。

計春華何許人也?

年輕的一代,可能沒有印象。但是在80年代初,提到《少林寺》中的反派主角"禿鷹",那可是雷貫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禿鷹"的扮演者,正是計春華。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1982年,李連杰與計春華兩人聯袂出演電影《少林寺》,由於兩人精湛的武藝和生動的藝術形象,兩位新人一炮走紅。《少林寺》的電影票,當時的售價不過兩三角錢一張,卻一下子進賬1.6億元票房,火遍了大江南北。

1.6億元票房,可能很多90後觀眾嗤之以鼻。現在電影票房破億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過幾十億的都大有人在。

但是,跟著“保險觀察”算一筆小賬,你就明白這票房有多嚇人。

現在去電影院看電影,一般情況下,一張電影票約40元-60元,是當時票價的200倍,將1.6億元票房換算下來,等於如今320億人民幣票房。

  • 《阿凡達》全球票房,約為27億美金,計入通貨膨脹換算,約為現在200-250億人民幣。
  • 《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約為17億美金,計入通貨膨脹換算,約為現在150-200億人民幣。
  • 2018年的扛鼎之作《我不是藥神》,迄今已近收尾,票房約為30億人民幣。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當年《少林寺》的票房,用橫掃來形容並不為過。

如果《少林寺》的年代過於久遠,那麼《天龍八部》中段延慶的角色你一定熟悉,扮演者正是計春華。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這位長相猙獰,以出演反派角色出名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確是一位隨和率真的好人。

他曾經說過,要從20歲一直打到60歲,但是可惜,他的生命在57歲終止了,沒能實現曾經的願望。

今年春節前後,計春華正在北京拍戲,胸背部突然傳來巨大疼痛。疼痛難忍之下,計春華去醫院就診,本以為是小毛小病,誰知道,醫生各方面檢查後,確診為晚期肺癌。

對於計春華來說,這幾乎是當頭一棒。

雖然說,計春華想盡了一切辦法,配合治療,還託親友從香港購進了最新藥物,遺憾的是,效果寥寥。最終,計春華坦然接受了死亡,彌留之際與家人交代,寧可有尊嚴的離去,也堅決不接受插管和氣切……

一、運動和保險,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嗎?

古語道"人到五十五,好比下山虎"。好端端的人,怎麼就突然患病身亡了?

要知道,計春華的身體素質,絕非尋常人可比。

計春華曾經接受媒體採訪說,他每天都會勤練不輟,一方面是他極其熱愛中華武術,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所接手的影片多數為動作片。

計春華堅信,武術將延長他的生命。

按照"生命在於運動"的流行之說,計春華每天堅持習武,應該長命百歲才是。可是,為什麼天嫉英才,事與願違?

首先,我們來看看,生命是否真的在於運動?

有機構曾對6000名已故運動員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即運動員的平均壽命並不長,約為50歲,其中主要死因為運動過量。很多運動員因心臟負荷過重,死於心臟病。

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運動最大的特點,是加快了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尤其是過量運動,其實是在大量消耗血氣能量,加速了生命衰老。

對於過量運動的人群來說,儘管表面看上去,他們身強體壯,實際上,身體內部已經元氣耗盡,提前老年化,如李小龍之中年暴斃,李連杰之傷病累累。

來自德國福爾達大學的的著名彼得·阿克斯特博士,曾長期擔任保健學教授,他撰文指出,過量運動,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人體衰老速度,使得疾病更加容易侵襲身體,最終導致壽命縮短。

自然界中,善於奔跑運動的動物,如斑馬、野豬、長頸鹿、老虎、獅子、獵豹和老鼠等的壽命並不長,相反,不善運動的烏龜、丹頂鶴的壽命卻是令人吃驚。

計春華前輩抱著習武強身的信念,每天勤練不輟,最終卻患上肝癌,英年早逝,讓人扼腕痛惜。

看到這裡,難道運動不重要?運動對增加壽命沒有幫助,反而有害處?

非也!

我們看到過有的人熱衷於運動、健身,對保險嗤之以鼻。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賣保健品的、搞養生的,在推廣他們產品的時候宣傳保險無用論,說保險是生病了才賠錢,保健才是確保不生病。似乎要把保險和健康架在對立面上。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常見的賣保健品話術

"保險有用,運動和保健都沒有用"、"多運動、吃保健品才有用,保險沒有用",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為了達成銷售目的的話術,並沒有理解風險的真正含義。

保險和運動,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而是應對風險的不同手段而已。

“保險觀察”多次提到,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四種:

  1. 接受風險。(聽天由命,不採取任何措施。)
  2. 規避風險。(儘量避免如賽車、攀巖等高風險運動。)
  3. 轉移風險。(比如購買保險。)
  4. 減輕風險。(比如適量健身、運動。)

前面兩條,屬於消極或者被動應對,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只有後面兩條(適量運動和購買保險),才是主動出擊,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過適量運動,我們可以減輕疾病風險的發生概率。

通過購買保險,我們可以轉移風險發生對家庭的影響。

因此,運動和保險並不相悖,都是積極面對風險的方法,只不過有一個是希望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另一個是轉移風險發生時的家庭財務風險

但是,運動不代表一定就能夠讓風險不發生,但保險是能夠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轉移風險,這是本質上的卻別。

二、風險、概率、重疾險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公司壽險和重疾險產品費率的計算,是依據《生命表》和《重疾發生經驗表》制定。這兩張表,可以說,是保險業的鎮山之寶,積累了很多年經驗,不斷累積更新而成。依據這兩張表,保險公司才敢放心開展業務。

按照我國的《生命表》,5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死亡率是0.357%,即每一千人中有3.57個人死亡,這個概率是可以預計的。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風險概率可以預計

健康人群投保的越多,大數法則越準確,越符合經驗死亡率。

身體健康人士投保,未來患病幾率,在保險公司可以預料的風險之內保險公司持雙手歡迎態度。如果投保人士健康狀況不佳,勢必會加大保險公司風險。

熱愛運動的人群罹患重疾的例子有很多,運動並不能確保風險不發生,因此,經常運動的人和普通人一樣,都需要重疾險來轉移風險。

接下來,“保險觀察”來介紹下,重疾險到底是個什麼鬼?

重疾險,它的嚴謹全稱,為重大疾病保險,屬於定額給付型。在醫院給出的醫療診斷中,只要醫生確診病人患上合同約定的某一種疾病,保險公司會如約賠償。重疾險的最核心目的,是當重大疾病災難突襲某個家庭時,能使投保人在經濟上避免破產,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開銷。

重疾險是一種定額給付型的保險。只要被確診為合同約定的某種疾病,保險公司就會依據保額,或者保額的約定比例賠付。

重疾險的賠付額度,則是根據當初簽訂的合同約定,來進行賠付。至於這筆賠付款怎麼用,保險公司並不會限定,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不像銀行信用卡貸款一樣,指定必須用於日常消費,不得挪作他用。

購買重疾險的好處在於一旦投保人罹患當初合同約定的某一種重疾,可直接向保險公司索取賠償,並用這筆賠償款進行治療、後期康復費用和補償收入損失

不過,重疾險也有它的缺點,即它所保障的疾病數量是有限的,受到各種條款制約,僅保障合約中列出來的重疾與輕症。

為什麼重疾保障的疾病範圍只有幾十種,多的也就一百多種呢?

早期保險行業剛起步時,針對重疾險中的疾病設置,各大保險可以自行定義,很多投保人身患重病,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才被保險公司告知,投保人所認知的"重疾"和保險公司定義的"重疾"大相徑庭,由此引發了多起影響廣泛的司法起訴。

2007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對於

25種高發重疾,用統一的保險術語進行了嚴謹表述。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保監會統一規定的25種重疾

至此,投保人獲得了尚方寶劍——重疾險產品,到底會保障何種疾病,投保人在何種情況下,能夠得到賠付,在相關法規中,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該規範還特意規定,任何一款重疾險,須覆蓋如下六種常見的"重疾"

。換而言之,如果重疾險缺乏保障這幾種"重疾",那就根本不能稱之為重疾險:

  1. 惡性腫瘤。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俗稱是癌症。須指出的是,這兒所說的惡性腫瘤,並不包含某些早期的惡性腫瘤。一般來說,那些早期惡性腫瘤,會在輕症範圍內做出保障。
  2. 急性心肌梗塞,一般由醫生診斷,即可確診。
  3. 3腦中風後遺症,同時也指永久性的神經系統方面功能障礙。在患病180天以後,如果發現身體某些基本能力喪失,可申請賠付。如老年中風,即為此類病症。
  4. 重大器官移植術,或者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人體器官發生衰竭時,該情況極易發生。
  5. 冠狀動脈搭橋術,即在投保人開胸後,在冠狀動脈血管旁邊,實施了旁路移植的手術。
  6. 終末期腎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也需要投保人在經歷有關治療及手術後,才能申請相應賠付。

三、保額及保障時間

像上面所述的這些重疾,一個個都是讓人談虎色變。那麼,如果買重疾險,保額需要達到多少才合適呢?

有大數據統計,投保人買重疾險,平均保額相對較低,僅為10萬左右。老實講,如果是小毛小病,這點錢綽綽有餘。但是要應對上述說的重疾,“保險觀察”認為,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重疾險保額,一般的中產家庭,最好要達到100萬以上。

我們可以掰著手指頭,算一筆細賬。

首先,投保人患重疾後,如果希望獲得醫院良好的治療,手術費起碼得準備好40萬。例如,很多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物,單支價格要兩三萬,五六支一個療程,或者是每月服用一盒,每盒好幾萬。有三甲醫院腫瘤科的專家告訴“保險觀察”,想治療癌症,起碼得準備40萬醫藥費。

其次,投保人在住院治療期間,需要有人精心照料。如腦中風後遺症,致殘率很高,複發率也很高,而且患病後,起碼在十年內,是需要人照顧的。按每月護理費3000元,每月生活費3000元,護理10年計算,總共需花費護理費72萬。就算再怎麼打折扣,起碼也得花上三五十萬。

此外,還要考慮投保人喪失工作能力,對家庭造成巨大的財務影響。收入越高,保額就需要越高,才能彌補工作收入損失

“保險觀察”還告訴大家一個買重疾險的小竅門,那就是,帶有高槓杆比的重疾險,是最值得買的。因為作為普通家庭,買保險,無非就是在財務上圖個以小博大。

有很多朋友可能要問了,怎麼市面上的重疾險,看上去似乎不大一樣啊?有的一年需繳費一萬元,有的一年才繳費幾百元?是不是有的重疾險在掛羊頭賣狗肉呢?

其實這些都是正規的重疾險,只不過有的是保障終身,有的是保障未來幾十年,有的只保障一年。

一年期的重疾險,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以一年作為期限,投保人繳納一年的保費,保險公司就給保障一年的風險。

當然,如果一年下來,投保人沒病,想退錢?沒門!

就繳納的費率來說,一年期重疾險是按照自然費率

繳納,投保人年歲日增,保費價格則相應增加。

相對那種一年繳納幾千的重疾險,這種重疾險特別適合剛步入社會,積蓄尚且不多的年輕人,因為保費很低,掏錢時不擔心肉疼。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一年期的重疾險還是存在顯而易見的缺陷。其最大的問題,就是續保。

比如,投保人繳納了六七年後,生了一場病,但是沒有達到重疾的程度,因此沒有理賠,可是到了第二年續保的時候,健康告知過不了了,保險公司拒絕續保。這時候,投保人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款一年期的重疾險投入市場後,賠付率很高,這時候保險公司可以單方面宣佈停止銷售該產品,投保人則無法續保。

再次,保費繳納按自然費率遞增,而且保險公司有調整一年期費率的權利,保費可能水漲船高。如果年年續保,幾十年下來,也可能比終身重疾險要高上一大截。

長期重疾險可以約定保障一個期限,比如二十年或三十幾年,或者直接指定投保至多少歲,比如60歲、70歲。如果在此期間,被保人罹患重疾,保險公司依據合同進行賠付賠付。但是,一旦過了該保障期限,那麼這份保險產品也跟著"壽終正寢"。

相比於一年期重疾險,長期重疾險保費採取的是均衡費率,繳費期間內保費固定不變。

如果投保人自覺囊中羞澀,又希望在最需要承擔家庭責任階段,給全家提供保障,可考慮選擇長期重疾險,作為主要保障。

尤其是現在房奴、車奴、卡奴遍地的大城市,很多人身背房貸等巨大債務,現金流有限,但是需要保障的迫切性卻很強,這時候考慮長期重疾險是個不錯的選擇。等以後收入上去了,可以再考慮加保。

至於終身重疾險,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投保人能活多久,保險公司就可以保障多久。當然,保險合同中105歲是個分界線,如果被保人是活過105歲的長壽壽星,那麼保險公司會在105歲之後給付保額,而不用等到被保人真正壽終正寢。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保險給付是以105歲作為界限

和長期重疾險相比,終身重疾險要比長期重疾險貴30%左右。同樣,終身重疾險採取的也是均衡費率,投保人每年繳納的保費,是提前固定好的,繳費時間也可以進行選擇。

不過,如果想做到100萬保額,全部購買終身保險的話,保費壓力會比較大,不是所有家庭都負擔的起。這時候,考慮終身+定期組合搭配,是一個很好的配置方法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也歡迎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本人公眾號哦!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運動與保險,是一對天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