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何稱占女孩便宜叫吃豆腐?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古人發明的很多詞彙到今天仍然流傳了下來。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吃豆腐”一詞,就是古代發生的一個小故事而得來的。要說這個詞,首先就要說說歷史上豆腐是怎麼發明的。

古人為何稱佔女孩便宜叫吃豆腐?

據史書記載,豆腐是由淮南王劉安在煉丹的同時無意發明的,嚐了一口後發現味道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於是豆腐就變成美食流傳了下來。當時的淮南就是如今的八公山附近,因此八公山的豆腐也頗有名氣。

隨著製作方法的逐漸完善以及食物結構的改良,製作出來的豆腐受到更多人的喜愛。還有人總結出豆腐的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益氣生津,清熱解毒還可以解酒消渴,受到老百姓的喜愛。那麼這樣白白嫩嫩的豆腐是如何與吃豆腐搭上關係的呢?這就要說到“豆腐西施”的故事了。

古人為何稱佔女孩便宜叫吃豆腐?

據說在長安城有一家夫妻開的豆腐店,不僅豆腐做的好吃而且老闆娘還長得水靈,於是人送外號,“豆腐西施”。但據說這個老闆娘生性風騷,喜歡和別的男人眉來眼去,於是來買豆腐的男人就很多,都想來佔老闆娘的便宜。但時間久了,那些男人的老婆就不開心了,整天數落自己丈夫,常常問其是不是又去吃豆腐了?於是“吃豆腐”這個詞就由此傳開了,流傳到現在就代指佔女孩的便宜。

然而這只是一家之說,另一個說法就是,古時候如果有人去世就會請吃飯,而飯中必有的一道菜就是豆腐。但每次請吃飯總會有人厚著臉皮去蹭飯。所以就有人譏笑這種人去吃豆腐飯,臉皮厚。時間長了也就留下了這樣的說法,“吃豆腐”也就成了佔便宜的意思,愚以為可能第二種說法更為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