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數位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當下,對未來零售的討論愈演愈熱,其實,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智慧零售”,都是對零售數字化的升級,對消費者的關注才是所有零售企業不變的核心。

零售業態正處於新時代的風口,平效、人效、客效和品效這“四效”是反映零售商經營狀況的最本質的維度,新環境新變革之下的“四效”已然發生了變化。

平效

平效(臺灣常用“坪效”一詞,1坪=3.3平方米)指終端賣場單位面積(1平米)上產生的銷售額(銷售額/專櫃所佔總平米數),是經常拿來計算商場經營效益的指標。

小米之家的年平效有40萬,即在不足300平米的經營面積上能產生1.2億的營業收入,而蘇寧、國美的年平效只有2萬元,這意味著,要產生和小米相同的營業收入,蘇寧和國美需要6000平米的經營面積!假設在同一地段上開店並獲得同樣的營業收入,也就是說蘇寧和國美付出的租金成本將是小米的20倍!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一般來說,商鋪都會選擇開設在商圈的黃金地段,可謂寸土寸金,對零售企業來說租金成本會佔總成本的30%~50%。如果更貴的租金不能帶來更高的收益,即平效沒有提高,那麼,企業就會面臨嚴重的經營虧損現象。

人效

是否能用最經濟的經營面積和最划算的人力成本賺取最大化的營業收入,是考核企業經營狀態好壞的重要標準。除了平效,人效也是考量門店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中國已經脫離了廉價勞動力時代,在勞動力稀缺、人力成本越來越昂貴的今天,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成為企業最大的兩項支出。如果用人成本增加,工資越來越高,人效卻沒有提高,對於企業來說也有經營虧損的風險。

客效

“拉新”越來越困難,成本也不斷攀高,但是購買率卻不見增長,這是許多零售企業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減,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引流一個新客的費用已達到了200-300元;

另一方面,傳統的辦理會員卡的方式轉化率低,而線下營銷活動的成本也越來越高,美國百貨業之父約翰·沃納梅克曾經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掉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即使明顯看到了自己的營銷投入有被“浪費”的可能,它們卻仍然願意高額投入,可見,線下營銷成本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易觀天馬雲商跟蹤觀察的一家珠寶企業店面新客流同比下滑15%,對於高價低頻的產品,面臨著更嚴峻的購買人次停滯或減少和復購率下降的問題。

品效

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用戶的需求日趨多元化,為適應消費者偏好的轉變,零售商紛紛開始增加SKU種類。

實際情況往往是,產品SKU雖然增加了,但是品效卻並未提升,也就是增加的SKU並沒有帶動企業的銷售增長。SKU不斷增多,但銷量增長停滯,這就很容易加大企業的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

平效、人效、客效和品效是檢驗零售商業本質的4大指標,易觀天馬雲商通過總結,認為解決以下8個痛點能夠有效解決“四效”增長不足的問題,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

線下回流沒我份

線上零售開始降溫,流量開始重回線下,但是有的零售商會發現自家門店的線下流量並沒有如預期一般增加,不由發出疑問:“迴轉的流量都去哪了?”

問題的根源在於產品吸引力不夠。線下回流現象確有發生,線上購物的服務和體驗遠不及線下,蜂擁至線上的消費者逐漸迴轉到線下門店。迴流的關鍵在於消費者是看中了線下門店的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迴轉的流量都被那些產品富有創意的店鋪吸引走了!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據數據統計,商超和大賣場,從2012-2013年到2015-2016年,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由12.8%和5%跌至3&和1.3%,增長幅度縮減四倍甚至五倍!反觀便利店的銷售增長勢頭卻越來越強勁,2012-2013年便利店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9%,到了2015-2016年躍增至16%,短短3年時間增長率翻了一番!僧多粥少,因此,即使有線下回流,也不是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的。

缺乏場景力

營造多種消費場景也是零售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傳統門店搭建的消費場景不明顯,提供的功能也僅限挑選商品和結賬,這種情況下顧客在店裡呆的時間就很短,也只在有消費需求的時候才會進店。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然而,像7-11便利店以及蔦屋、孩子王等零售門店能夠通過提供多功能、體驗好的多項服務而產生更多消費,它們的共同點就是營造了多種消費場景,例如7-11便利店內除了常規商品,還會提供打印、充值、ATM取款、代收快遞等各式各樣的便利服務,將更多的顧客吸引到店,而且能將顧客“留下來”,讓顧客在店裡待的久一點,消費自然會發生。

導購走顧客丟

傳統零售企業對導購的依賴性較強,尤其是高價低頻的產品,客戶一般是認準信得過的導購再消費,因此,導購對顧客的抓力十分牢固,導購離職往往帶走大批老客戶。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企業流失客戶不說,還會損失對一個成熟導購的培養成本。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客戶不來沒活幹

大多數零售企業處於“坐商”階段,即坐等顧客上門。門店導購的推銷技巧再高超,也只能侷限於在店面內發揮作用。

而一個門店的經營面積有限,顧客一旦出了店門便再也無法觸達,於是就失去了對客戶再培養的機會,復購更是奢望。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根據易觀天馬雲商的經驗,進入一家服裝店的顧客中有60%的顧客會願意通過掃描店內二維碼的方式成為會員,在後期利用微信等線上渠道獲取該店的營銷活動信息。

將超級導購和SCRM相結合的模式才能推動“坐商”變“動商”,主動觸達顧客、主動營銷顧客、主動提升銷量!

缺乏用戶活數據

傳統商超大多會採用辦理會員卡的方式獲取顧客信息,但是也不過是姓名、年齡、手機號碼等基礎信息,有的甚至只能顯示姓名而已,這種玩法顯然已經過時。

缺乏包含用戶行為特徵和社會屬性的用戶活數據,對用戶瞭解少,對用戶的信息掌握缺乏,就無法開展精準營銷,提升用戶粘性和復購率也就沒了前提條件。

復購率低

提高復購率是零售企業維持高營業額的關鍵點,尤其是對於高價低頻的產品來說,更是企業生存的命脈。

易觀天馬雲商走訪的客戶數據顯示,某珠寶門店的新老顧客的年復購率普遍下降了20%~30%。然而,缺乏有效手段主動觸達客戶,如果沒有樹立好口碑就很難能拉到新的客戶,同時又無法維護老客戶,提升復購率也只是紙上談兵。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庫存積壓

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而盲目地增加的SKU,庫存越來越多,但是銷售量卻增長緩慢,容易導致庫存積壓嚴重、資金迴轉困難。

美特斯邦威作為中國本土服裝品牌,以“不走尋常路”為口號,曾博得眾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但是近三年來業績卻不斷下滑,關閉了1500家店面,年盈利更是從10億到虧損4億。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正是因為龐大的存貨不僅造成了價值下跌,同時也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資金鍊。迫於資金壓力,美邦選擇長期打折來清理庫存,直接拉低了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以至於虧損4億多元。

追根究底,SKU的種類越多庫存壓力越大,增加SKU的同時也要注重品效的提升,組合拳出擊才能“一招制敵”!

研發弱同質化

產品發生同質化是珠寶行業和服裝行業等諸多行業最常見的現象,同質化的根源還是因為產品研發能力低下,創新不足,產品才會越來越趨於同質化,最終商家想把產品賣出去就只能採用價格戰,從而導致利潤空間被壓榨,價格戰也讓市場上沒有贏家。

零售數字化如何落地?前有四效有待考核,後有八痛亟待解決!

平效、人效、客效和品效是零售企業最關注的關鍵性指標,“四效”的提升要優先解決好線下回流沒我份、缺乏場景力、導購走顧客丟、客戶不來沒活幹、缺乏用戶活數據、復購率低、庫存積壓、研發弱同質化8個痛點,

易觀天馬雲商分為三階段打造20大功能模塊,幫助眾多傳統零售企業逐步完成零售數字化的升級轉型,實現銷量倍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