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形似鳳凰而得名的山,讓人不由嘆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麗的鳳凰谷.一片山花紅勝火。鳳凰谷位於中條山腹地,距遠運城城市區6.8公里。由鳳凰山和東西西谷組成,面積約3000多畝,山頂海拔1200米,因酷似一隻乘南風展翅的綵鳳而得名。

因形似鳳凰而得名的山,讓人不由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仙傳拾遺》:“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混跡於世,時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時聞簫聲,有簫史仙壇石室,及巖屋真像存焉。莫知年代。

因形似鳳凰而得名的山,讓人不由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鳳凰谷是一處離城市如此之近卻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是一個現代工業文明包圍卻不見纖塵、自然純淨的綠色世界。 呈現石奇、林秀、谷幽、山靜。從鳳凰谷尾俯視鳳凰谷全貌,但見瑰麗多姿、神秘莫測,與中條山外表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真不由歎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鳳凰谷,位於南寧市興寧區四塘那筆村。

進入峽谷,就發現有一個水潭,水潭兩頭是溪流,一頭從山谷裡緩緩而出,一頭緩緩流向四塘,匯入邕江。這條溪流,人們稱為四塘江。它的源頭在大明山,經武鳴石愣水庫,沿途又有眾多山溪匯入。

因形似鳳凰而得名的山,讓人不由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三隻鳳凰從遠處飛到南寧,一隻留在青秀山,兩隻被鳳凰谷的美景迷住,留了下來,於是鳳凰谷就有了生命,千年流水不斷,樹木鬱鬱蔥蔥。

鳳凰谷位於兩山之間,左邊的山因其形狀像一隻老虎,當地人將之稱為虎山。右邊的山雖然如今無名,但從虎山望去,山勢像一隻正在埋頭喝水的鳳凰,因而人們將這個峽谷稱為鳳凰谷。

因形似鳳凰而得名的山,讓人不由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鳳凰谷已開發成為集純天然風景、釣魚、游泳、燒烤、划船、農家菜為一體的旅遊項目,每當週末、節假日,都會有許多騎著自行車的“驢友”慕名而來,高峰時遊客達到每天1000人。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三塘鎮政府將當地的風土民情融入風景區。

位於雲南師宗縣五龍壯族鄉,它以奇特的地學景觀為主體,兼有植物景觀、水景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景區內的鳳凰洞為一暗河型水平溶洞,基本特點可用“高、大、險、奇、絕”五個字來概括。溶洞前洞 師宗鳳凰谷 垂直高度達198 米,堪稱國內之最,洞內巨大的廳堂面積萬餘平方米,高70餘米,碩大的洞口和巨大的廳堂巧妙組合,構成了“溶洞日照”的奇觀,與溶洞相連的是一個巨大的峽谷,谷底寬不過30-80米,高差卻達600多米,險峻的溶洞峽谷景觀成為絕景而令人讚歎。溶洞內有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盾、石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法崗河在洞內咆哮奔流,在1.8公里的洞內下跌100米,形成跌水、險灘。大峽谷的兩岸植被保存完好,林木茂密、藤蔓纏繞。 碩大的洞口,巨大的洞穴廳堂,險峻的大峽谷,以及前洞棲息的燕子,後洞覓食的蝙蝠,洞口酷似女陰造型的“生命之門”等都是國內罕見的絕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