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於危險的邊緣 記錄當年紐約摩天高樓的建設者們


如今,極限攀爬對於那些腎上腺素狂熱者而言,是危險而怪異的時尚“嗜好”,也是對刺激的終極追求。但這並不是一種新的現象,至少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它曾經是建築工作中的必要部分。

很多人都可能見到過以下令人惶恐的畫面:1932年,在摩天大樓頂上的午餐,紐約市的建築工人正在享受難得的休息。他們坐在一根懸於高空的鋼樑上,離地面數百米,邊聊天邊吃飯。

這些照片都是真實拍攝的,並非虛構。在上世紀早期,建築工人必須站在這些離地很高的橫樑上施工作業。

那些紐約著名的高樓大廈——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和洛克菲勒中心,並非是使用起重機和其他建築機械建造的。

如今的高層建築施工都會配備齊全的保護措施,甚至高科技工具,並儘可能減少人工作業程度。

但有照片顯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工人們在摩天大樓邊緣,正在幹著最擅長的鉚接、焊接等作業。他們除了一副厚手套幾乎沒有安全設備,甚至沒有安全帽,更別提如今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安全帶了。

受僱於拍攝紐約帝國大廈建設過程的攝影師——劉易斯·海恩(Lewis Hine)稱這些工人是“勇敢的英雄”,這很容易從他的照片中得出結論。

美國著名攝影師——劉易斯·海恩(Lewis Hine),他以記錄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而聞名於世。

帝國大廈建造期間,僱傭了不少熟練於徒手高空作業人員,他們來自於美國和歐洲。另從加拿大蒙特利爾附近的卡納瓦克莫霍克保留區招募了數百名施工者。

至1916年,這些工人幾乎參與了紐約市所有的主要建設項目,有幾個人甚至全家搬到了布魯克林,以避開週末下班回家的長途通勤,成為了當地的居民。

與此同時,建築工人們與死亡較量的影像逐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許多照片都是關於工人們每天的工作狀態,無論是出於膽識或被迫,當然也有一些是擺拍的。

無論這些照片是如何被製作出來的,其實在這一趨勢成為當今社交媒體上的風潮之前,建築工人早已就是“屋頂統治者”了。

也許令人驚訝的是,在帝國大廈的建造過程中,總共3400名工人中只有5人喪生。

同樣,建於1928年的克萊斯勒大廈在建造過程中也沒有人員死亡。

事實上,如果我們看看每1000名工人的死亡率,巴拿馬運河保持著最致命的建設項目記錄,僅在美國建設期間就有5609人死亡(估計整個項目的死亡人數高達30000人,但可能永遠不會被證實)。許多死亡是由於叢林災害,如瘧疾、黃熱病和黑死病,以及意外事故造成的。

如今,想要在社交媒體上成名的人可能會熱衷於尋找刺激,但在當時卻是工人們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這些辛勤的勇敢者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是為了維持生計而非娛樂,更不是為了名利。如果能聽聽他們對今天那些“屋頂統治者”的看法,想必一定會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