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你聽說過37signals嗎?這是軟件界公認最酷的公司之一,其開發的Basecamp、Highrise等明星產品坐擁數百萬粉絲。更酷的是,在夏天,這個公司每天只工作4小時——因為創始人認為,每個人每天能集中注意力真正高效工作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

本期讀書,小編向大家推薦37signals兩位創始人的合著作品《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在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一系列思維方式:簡單,讓人秒懂;有效,有助於完成工作目標。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有所收穫。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01、如何做好一個產品?

1、與其做半成品,不如做好半個產品

你的時間、資源、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一件正事要勝過毛毛躁躁做一堆傻事。

同時做 N 件事情的結果就是:

一大把絕妙的點子最後被轉化成一個蹩腳的產品。

畢竟,在有遠見的人看來,大多數令人引以為傲的點子,其實都沒有那麼偉大。

再說了,如果這些點子真的很不錯,以後再下手也不遲。很多東西都是越簡短越好。

某導演會為了製作出偉大的影片而剪掉精彩的片段,音樂家會為了優秀的專輯而犧牲好聽的歌曲,作家會為了寫出精品而刪掉還不錯的篇章。

因此,專注於做好一個,砍掉多餘的野心,才有可能做出偉大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專注於做好一個產品時,總會同時做出其他的東西來,副產品無處不在。

一個善於觀察、富於創意的商業頭腦能夠注意到這些副產品,並從中挖掘出商機。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37signals的上一本書《實打實幹》(GettingReal),就是一個副產品。他們是在不知不覺中寫成這本書的。

對於創辦公司和開發軟件這項實際工作來說,從中獲取的經驗就是副產品。

他們把這些知識打包起來,首先是貼在博客上,其次集結成一個工作室系列,然後做成 PDF文檔,最後印刷成書。

這個副產品為37signals賺取了超過100萬美元的直接利潤,後來又賺取了超過 100 萬美元的間接利潤。

專注於做好一個產品,不僅能增大這個產品成功的可能性,還能發現意外的收穫。

2、從核心業務出發

當你開始著手做一件產品時,總有一些力量將你拉向不同的方向。

這當中包括你能做的、你想做的以及你必須做的事情。你應該從必須做的事情開始下手,即從核心出發。

例如,如果你想開家熱狗攤,你可能要考慮調味品、售貨車、名稱、裝飾,等等。

但是應該關注的是熱狗。熱狗就是中心,其他事情都退而次之。

尋找中心的方法就是問自己:“如果把這樣東西去掉了,我還做得成買賣嗎?”你可以不要洋蔥、不要調味品、不要芥末……但一家熱狗攤肯定不能是一家沒有熱狗的攤子。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也許有人不喜歡你這種沒有澆料的熱狗,但你仍然是個賣熱狗的。而沒有了熱狗,你連賣熱狗的都不是。

所以,要判斷出你的事業的中心。

在你的創業等式中,哪個部分是絕對不能被拿掉的?如果有些東西即使沒有了,你也能把事情幹下去,那這些東西就不是事業的中心。

當你發現事業的中心時,你就會恍然大悟,然後你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這個中心上,把它做得越強越好。這是你未來成功的基礎。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3、不要過早關注細節

從核心出發也意味著不要過早關注細節。

建築師們從來不會過早去操心浴室要鋪什麼樣的瓷磚、廚房要安裝什麼牌子的洗碗機,這都是在平面圖確定了以後才需要考慮的事。他們深知這些細節應該放到以後去考慮。

你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你的想法。

細節會導致差異,但過早糾結於細節則會引來異議、多如牛毛的會議以及延期。你會迷失在不重要的環節中,浪費時間去做一些遲早要變的決定。

此外,你只有在真正開始後,才能認清到底哪些細節才是最重要的。到那時你才能看清哪些方面需要多花些時間。

因此,請忽略細節——至少是在一段時間內。先把基礎打牢,再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4、關注不變因素

很多公司都關注即將到來的大事件。它們熱衷於新鮮熱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術。這是一條愚人之路。

一旦踏上這條路,你就會關注時髦、放棄本質;把注意力放在不斷變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的事物上。

你的事業的核心應該建立在不變的基礎之上。你應該投資那些人們現在需要並且10年後仍然需要的事物。

亞馬遜致力快速(或免費)送貨、精選商品、友好的回贈規則以及合理的價格。這些東西總是有市場的。

日本汽車廠商也喜歡關注不變的核心原則:可靠性、性價比、實用性。人們 30 年前就歡迎這類產品,到今天還是這樣,今後 30 年也依然如此。

對於37signals來說,像速度、簡潔性、易用性以及清晰度一直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10 年後,不會有人突然醒悟過來,說:“哥們兒,我覺得軟件還是難用一點兒好。”也沒人會說:“我希望我的應用程序跑慢一點兒。”

要記住,時尚會凋零。只有當你聚焦於長久的功能時,你才會發現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東西。

5、打造獨一無二的產品

當你專注於做好一個產品,往往就很容易打造一個優秀的產品。但現實是一旦你揚名立萬,模仿者便會蜂擁而上。

不過你可以用一種絕佳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不被盲從者們吞沒:

讓你自己成為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一部分。將你獨一無二的想法注入你的產品中,讓它與眾不同,把它變成一個別人做不到的東西。

讓我們來看看Zappos.com 網站,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在線鞋類零售商。

Zappos賣的運動鞋和Foot Locker或其他零售商賣的鞋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Zappos的產品因為融入了其首席執行官謝家華的客戶服務理念,而處處顯得與眾不同。

在Zappos,客服從不使用規範化的應答語言,他們可以和客戶長時間嘮嗑。

公司總部和客服中心設在同一個地方,而不是遠隔重洋。所有的 Zappos員工入職時都得在客服中心和倉庫裡先幹上一個月。

就是這種對服務的全心投入,使得 Zappos在鞋類零售商中卓爾不群。

將你的特點融入你的產品以及和你的產品有關的一切事物當中去:

你的銷售方式、支持模式、說明方式、遞送方式……競爭者們是無法複製你的產品中的獨特性的。

02、如何運營好你的產品?

1、忘掉計劃吧

有一句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可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客戶群體、經濟狀況,等等。

撰寫計劃會讓人感覺自己把握住了某些東西,但實際上這都是完全不可控的。

我們可以把計劃叫做“猜想”,比如“戰略猜想”、“財務猜想”等,但我們完全不必為這些“猜想”操很多心,否則只是得不償失。

做計劃就是在用過去推動未來,等於給你戴上了眼罩。問題是:計劃和即興發揮不會合拍。

你必須能夠即興發揮,你必須抓住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機遇。這並不是說你應該無視未來,或者不應該對未來的挑戰做未雨綢繆的準備。

預防練習,是值得去做的,只是不要覺得自己必須把這些問題白紙黑字地寫出,或者為此糾結不休。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再去多看一眼自己長篇大論寫下的計劃,篇幅龐大的計劃書最終都會成為文件櫃裡的化石。

你可以決定你這周要做什麼,不必去管全年的計劃。只要找出下一項最重要的任務,然後起而行之。

在行動開始前的一刻做決定,而不是早早就預先定下某事。無計劃地工作看上去挺懸,但是盲目遵循不切實際的計劃,後果則更可怕。

2、別總想著壯大

人們往往會問:“你的公司有多大?”話題雖小,可人們期待的答案卻不是越小越好。這個數字越大,你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專業、越強大。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我們會不會對著哈佛和牛津指手畫腳說:

如果它們能擴大規模、開設分校、廣聘名師、全球運營、開立分校……之後,它們就能成為偉大的學校。

當然不會。

這些都不是我們評估名校的標準。那又為什麼要用這些標準來衡量一個企業呢?

也許你的公司的最佳規模就是5個人,也可能是40個人,也可能是200個人。也沒準兒只要你一個人加一臺筆記本電腦就成。

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規模,要慢慢發展,走一步看一步——時機未到就大肆拉人入夥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了絕路。

同時還應該避免井噴式成長——這會使你擴張過頭,錯過最佳規模。

3、小公司並不只是一塊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目標

你有沒有發現小公司都想要變大,而大公司卻夢想變得更敏捷、更靈活?

記住,一旦公司做大了,要想再縮小,就在所難免地要進行裁員、打擊士氣,還要完全改變業務模式。

你完全沒有必要把向上爬作為你的目標。我們要談的也不只是你的員工人數,還包括你的花銷、房租、 IT(信息技術)設施、辦公傢俱,等等。

這些事情並不會主動找上你,而是由你自己決定要不要背上這些東西。

如果你決定帶著它們上路,也就等於是扛著新的麻煩出發。由於揹負了龐大的開銷,你只能強迫自己創立一種很複雜的業務模式——它運營起來更加困難、更加緊張。

不要因為瞄準小公司就覺得缺乏安全感。無論是誰,只要他所運營的公司能夠持續發展、保持盈利,不管規模大小,都是值得驕傲的。

3、萬不得已別籌資

雖然說創業需要資金,但是不管你創辦的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要儘可能少花別人的錢。理由如下:

① 失去控制權

花別人的錢就得聽人家的。一開始大家一團和氣,還不錯。但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用別人的錢只會讓你束手束腳。

“套現離場”的想法會壓倒“創建優秀公司”的夢想。投資人想拿回他們的錢——越快越好(通常是 3~5 年)。

一旦合夥人腦子裡只想著快點把錢套現出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就成了泡影。

② 用別人的錢容易上癮

再沒有比花別人的錢更痛快的事情了。但是等你花光了再去要時,每去一次,他們就會從你手中多拿走一些股份。

③ 融資都不是好買賣

當你剛剛起步時,在談判中完全沒有優勢。在財務交易中往往舉步維艱。

④ 客戶不再榮登“圖騰柱”

花別人的錢,會使你的事業最終去迎合投資人,而不是客戶。

⑤ 籌錢極其費神

融資是一件困難重重、耗費精力的事情。得花費數月時間開會討論、研究法律、簽訂合同,等等。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這些煩瑣的事情會浪費你大量的精力,而這些時間本來就應該被用於創建偉大的事業。

4、市場營銷不是一個部門的事

不要以為只有市場部的人才有責任去做產品營銷。

財務部是一個獨立部門,而市場營銷不是,市場營銷是需要你公司的全體員工時時刻刻要去做的工作。

人不能不交流,同理,人也不能不去做營銷工作:

每次你接電話,這就是市場營銷;

每次你發出一封郵件,這就是市場營銷;

每次有人使用你的產品,這就是市場營銷;

你在網站上寫下的每個字,都是市場營銷;

如果你在設計軟件,每條錯誤提示就是市場營銷;

如果你開的是一家餐館,那麼餐後的薄荷糖就是市場營銷;

如果你從事零售業,收銀臺也能進行市場營銷;

如果你從事服務業,在給客戶的賬單上也能進行市場營銷。

你要明白,在這些小細節上的優秀表現,比為客戶選擇會議小禮品要重要得多。市場營銷不是幾個人的工作,它是你做的所有工作的總和。

5、主動掌控負面新聞

一旦出了事故,就會有人出來爆料。但如果是由你親自來說,結果會好得多。

否則,你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流言四起、傳聞滿天、假象頻傳。

出現問題時,應該馬上告訴你的客戶(即使他們一開始並未察覺)。

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掩蓋真相,紙是包不住火的,你不出來承擔,就會有人揭發你。

如今,他們會把醜聞貼到網上,然後大家都知道了,現在根本不存在什麼秘密。

如果你夠坦蕩,夠誠實,夠公開,危機應變速度夠快,人們就會更加尊重你。

不要把頭縮回去,也不要苦苦壓制壞消息,應該讓你的顧客儘可能擁有知情權。

針對如何自行掌控負面新聞,我們的建議是:

① 要由公司高層來發布消息,而且要由公司內職位最高的人來強有力地控制局面;

② 消息要廣為傳播,想盡一切辦法將消息傳遞出去,別嘗試隱瞞事實真相;

③ 千萬別說“無可奉告”;

④ 要真情實意地表達歉意,要儘量詳細地說明情況;

⑤ 要真切地關心客戶的遭遇——然後要證明自己真的在對客戶負責。

03、企業文化不是口號,是行動

1、企業文化不是由誰創造的

快餐式的企業文化是人為製造的,它們由大量的使命宣言、聲明、條條框框所組成,它們如此膚淺、醜陋和虛偽。

人為製造出的企業文化只是一幅畫,而真正的企業文化卻是時光打磨出的佳作。

你創造不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自然生成的。這就是新公司往往沒有企業文化的原因。企業文化是一貫行為的副產品。

如果你鼓勵人們去分享,那麼分享就會成為你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你回報他人的信任,那麼信任就會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你善待客戶,那麼善待客戶也會成為你的企業文化。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企業文化不是同僚之間打打桌球,或是通過拓展運動就建立起來的;

也不是通過公司政策強制執行出來的;

更不是在聖誕節活動中或公司野餐會上交流出來的。

那些都是對象,是事件,不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同樣也不是標語,企業文化是行為,不是語言。

所以,不要過多擔心企業文化的事情,不要去強求,你無法給企業安裝一種文化。

2、形成優秀企業文化的行為

① 把員工當作成人對待

當你把員工當作孩子看時,他們就會像孩子一樣行事。然而,很多公司以及經理人正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員工的。

員工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向上級申請以求批准。他們的每一筆小額開銷都得上報審批。

當公司裡事事都要上報審批時,你就創造出了一種無腦文化。你成功地製造出了老闆和員工之間的對立關係,這種關係源於你的不信任。

當你處處限制員工時,你什麼好處也得不到,員工開小差的時間不會奇蹟般地變成努力工作的時間,他們會找其他的方法來消磨時光。

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要求員工一天8小時分秒不差地全在工作,那只是個傳說。他們可能會在辦公室裡待滿8小時,但是他們不會真正一直工作8小時。

人們需要開開小差,這有助於打破整日的枯燥單調。花一點點時間看朋友圈並不會失去什麼。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你要花多少時間和金錢來監管員工。

安裝監控軟件得花多少錢?IT 員工得浪費多少時間去監視員工,而不是去做更有價值的實用項目?你浪費了多少時間去寫無人看的規章制度?看看這些成本,你很快就會意識到:

對員工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開銷。

② 5點準時放人

很多公司心目中理想的員工是:

20多歲,沒有業餘生活,1天工作14小時,在辦公桌下打地鋪過夜也不會崩潰。

但是,如果辦公室裡全是這種瘋狂的夜貓子,似乎也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好。

砍掉多餘野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這讓你糟糕的管理能力僥倖矇混過關,製造出了一個“這是我們能與競爭對手抗衡的唯一辦法”的歪理邪說。

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

當人們家裡有事時,他們會在辦公時間內把活兒幹完,因為家裡還有事情等著他們去做。他們要接孩子、要參加活動,所以必須聰明地安排時間。

你需要關愛家人的人、需要有業餘生活的人、需要關注著好幾件事情的人。

你不能期望工作成為一個人生命的全部——至少你不願意長期和這樣的人共處。

③ 發出你的心聲

生意人虛張聲勢的時候會給人什麼感覺?都是些僵硬的措辭、官方的腔調、虛偽的友善、法律術語等。

你一定看過這些玩意兒,就好像是機器人寫出來的東西,這些公司在向你發話,而不是和你對話。

這種專業主義面具讓人覺得可笑,大家都清楚,但還是有小公司在爭相效仿。

他們認為,虛張聲勢的告白能讓他們看起來更大、更“專業”,事實上這隻會讓他們看起來更滑稽。

做真實的你沒有什麼不好,誠實方為明智之舉。

你給人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言論——為什麼要以謊言開局呢?不要害怕做自己。

我們這裡提到的言論包括了你在方方面面可能使用的語言——電子郵件、包裝紙、面試、博客文章、報告,等等。

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樣去和客戶交流。解釋問題時要讓人覺得彷彿你就坐在他們身邊。

說話時要避免“專業化”和“商業化”的術語。普通詞彙能表達的事情就不要用流行術語去表達。

不要把“貨幣化”和“透明度”掛在嘴邊,換成“賺錢”和“誠實”就好了。一句話能用4個詞說完的,就不要用7個詞。

東西是寫給人看的,不是應試作文。不管你寫的是什麼,都要自己大聲地讀出來,看看有沒有和別人當面談話時的感覺。

如果沒有,就想想怎樣才能使它更加口語化。

誰說寫文章必須正式?誰說寫作不能保留個性?忘掉那些規則,開始交流吧!

寫東西的時候,不要覺得這是寫給天下所有人看的,只要想著一個人,就為這個人而寫。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創業,過去無法企及的工具,如今唾手可得;過去要價好幾千美元的技術,如今只要幾塊錢,甚至能免費使用;現在一個人能幹過去兩個人、三個人,甚至整個部門的活兒;幾年前,那些普通人拿不到的材料,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