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團體舉行抗議活動 要求日本向「慰安婦」道歉

臺灣社會團體舉行抗議活動

要求日本向“慰安婦”道歉

本報臺北8月14日電 (記者汪靈犀、王堯)今天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援會)等社會團體在“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門口舉辦抗議活動,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道歉、賠償,並對戰爭責任進行反省。

59名身著黑衣、臉上戴著白色面具、手執蘆葦的臺灣民眾靜坐於門口,進行8分14秒沉重而無言的抗議,他們是在替59名已知的臺灣“慰安婦”向日本政府討公道。婦援會董事長黃淑玲表示,臺灣於1992年開始為“慰安婦”發聲,過去十幾年來,每年的8月14日都會來到這裡抗議。然而,隨著阿嬤們年歲增長一個個離世,到現場參加抗議的人越來越少。目前僅在世的2名阿嬤,由於行動不便沒有出席,現場由59名臺灣年輕人代替。她說:“‘慰安婦’的抗議聲音,絕對不會因為阿嬤們的逐一過世而消失。今天,臺灣年輕一代已經接下重擔。”她建議,如果日本政府要撫平二戰期間帶給女性的苦難,應在日本建立一座“慰安婦”人權紀念館。

聲援抗議活動的臺灣知名人士高金素梅表示,民進黨當局高舉“轉型正義”牌子,卻從來不敢跟日本討公道,這是“臺灣的恥辱和悲哀”。她表示,有的臺灣政客居然在“立法院”公然說“阿嬤是自願的”,這樣的言行令她無法接受和容忍。“老人家的生命會離開,但歷史是不容磨滅的。”

在抗議活動上,現場近百人高喊“日本政府道歉”“還我阿嬤尊嚴”等口號,多名青少年代表宣讀了他們共同撰寫的決議,包括要求將“慰安婦”歷史寫入課本,支持以新聞、電影形式呈現“慰安婦”議題,以及建立網絡視頻頻道拍攝關於“慰安婦”的短片等。

當天,臺灣第一座“慰安婦”銅像在臺南設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到場揭幕。馬英九說,臺灣當局應該為這個議題發聲,讓歷史傷痛得到平撫。

據介紹,這座“慰安婦”銅像為一名雙手抵抗的臺灣少女形象,象徵受害者的悲痛與抵抗以及內心渴望正義得到伸張的期待,背板設有中、英、韓及日文解說。

汪靈犀、王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