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隊的一等功臣,他爲救一個俘虜而犧牲,骨灰至今未下葬

我們聽說過腰纏萬貫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富裕,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種“腰纏萬彈”的說法,這是對越反擊戰時的話,指全副武裝,甚至到牙齒。

突擊隊的一等功臣,他為救一個俘虜而犧牲,骨灰至今未下葬

照片上的這個戰士就是如此,不難看出,他要上纏滿了彈藥,彈夾和手榴彈格外顯眼,從腰間幾乎到了胸口的位置,不知道這得有多重。

這個面帶羞澀的戰士叫羅卜基,他四川涼山西昌縣彝族人,1982年1月,18歲的羅卜基參軍入伍,他只有初中文化,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2年後他入黨了。

拍著張照片時,是在戰鬥打響的前夕,當時在1986年10月14日,我軍對老山敵人佔據的604、968高地展開襲擊,打掉敵人的據點,這次行動取名為“蘭劍B行動”。

當時羅卜基是2營5連的班長,他被任命為第一突擊隊副隊長,這次行動大家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在給他拍這張照片時,羅卜基剛走出洞,正在擺手示意不要拍。

問他為什麼?他略帶羞澀的笑著說,“拍了我也拿不到”,不禁令人一陣心酸,羅卜基知道,他們其實就是敢死隊,作為突擊隊員,犧牲是正常的。

突擊隊的一等功臣,他為救一個俘虜而犧牲,骨灰至今未下葬

其實在戰前羅卜基就有不祥的預感,他和突擊隊裡另外的5名彝族戰士,按照他們彝族的習俗,男人在上戰場前要喝雞血,把雞殺死放血,然後甩出測吉凶。

如果雞頭朝外,則是好兆頭,如果雞頭朝向自己,則是凶兆,這並非是迷信,而是一種彝族的習俗,5個人中,只有羅卜基扔出去的雞頭朝自己。

10月14日中午,戰鬥打響了,羅卜基表現的十分勇猛,他帶著突擊隊5班,衝破了越軍的前沿陣地,連續炸掉了3個火力點,在越軍的貓耳洞中,他擊斃了6個敵人。

還活捉了1個俘虜,不料在返回的路上,越軍突然炮火反擊,一發炮彈打到了俘虜身邊,羅卜基不顧一切的撲了上去,把俘虜壓在身下,俘虜安然無事。

而他自己則被彈片擊中,腰部和胸部共中了4塊彈片,他壯烈犧牲了,年僅22歲,後來集團軍為了追記了一等功,這張照片也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突擊隊的一等功臣,他為救一個俘虜而犧牲,骨灰至今未下葬

根據彝族的風俗,羅卜基被火化後,骨灰沒有下葬,而是存放在家鄉的烈士陵園裡面,受人祭奠和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