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麼從被信任到拋棄

XX君,在互聯網行業十餘載,不高不低的職位,做過一線程序員,做過項目管理。也熱衷於參加一些線下行業聚會,結識了一些創業者。時間久了,認識的創業者裡,有那麼幾個運氣好的創業成功。有一個創業者ZZ總一直和XX君有一些小的合作,感覺XX君技術還湊乎,人也忠厚老實。在公司做大後,需要技術人才的加入,首先想到了XX君。於是,XX君在高規格禮遇下加入了ZZ總的公司。擔任技術總監一職。XX君也深感知遇之恩,在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組建技術團隊,帶隊加班趕進度,可以說是披星戴月,任勞任怨。

但,XX君只幹了兩年不到就被開除了,是的,被開除了。

拋開電視劇情般的辦公室政治因素,我們經常會想一個問題,對於企業,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對於個人,怎麼才能找到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其實,這些都太空洞了。真實的情況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平臺,實現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事,不同的做法,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XX君輸在太老實了,太相信別人,同時工作也不得其法,最後自毀長城。

他自認為,深得ZZ總賞識,而且當初給過承諾,只要好好幹,保證以後怎麼樣怎麼樣,以為遇到了伯樂,於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歸屬給了公司。當時別的公司有開幾倍薪水讓他過去,他不去,感覺跟著ZZ君舒服,士為知己者死麼,而且不在乎現在工資多少,以後ZZ君一定會給的更多。

但實際上,他忽視了幾個大的職業風險。

1、技術轉管理的風險。早期的工作經歷,做程序員時間最久,技術也是XX君最大的資本。到了ZZ總的公司後,ZZ總也完全放權,組建團隊,用多少人,多少工資全部由XX君說了算。XX君也感受到了權利在手的快感。感覺自己已經是真正的管理層了,以前做碼農的辛酸成為了歷史,於是不再研究技術,所有的技術都讓下屬去做。自己只做一些各種雜事,各種文案,各種項目報告,註冊各種開發賬號,每天參加各種會議。兩年後被勸退的那一天,他發現,這兩年時間,他完完全全奉獻給了公司,除了一點談不上成功的管理經驗,技術甚至已經退化到不如任意一個下屬。在管理上做得也很一般,無太多心得,而對技術的放棄,到最後甚至失去了掌控項目進度的能力。

2、用人的風險。自己負責一個項目,和以前在大公司只負責面試完完全全的兩回事。以前在大公司就職的時候,因為技術牛逼,一般技術員入職都會經過XX君的面試。但是僅僅是面試而已,不用負責。而現在自己帶團隊,看到順眼的就想留下,技術不好沒關係,可以帶。項目工期緊,招高手也來不及了,先隨便招點幹吧。到最後發現,新手和老手,差別真的很大。特別是程序員這種職業,一個高手頂幾個新手是完全可能的。以前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即可,現在需要對公司負責,對項目進度負責,馬虎不得,可是XX君沒有意識到。等項目延期,BUG頻出才意識到人的重要性,但為時已晚,老闆已經因為不斷出現的BUG對XX君完全失去信心。

3、去熟人公司上班的風險。這個其實不用多說,很多差不多的案例。本來是朋友,共事後連朋友都做不成了。特別是XX君和ZZ總,以前認識的時候,ZZ總還是小老闆,公司連年虧損,才會去參加一些聚會,認識到的人層次一般也不高。ZZ總通過付出,機緣巧合當了暴發戶,自以為已經上升了不止幾十級,但在他眼裡,XX君還是當年的XX君,上不了大臺面,技術部剛成立,高級人才也不來,低級的自己也不知道誰值得培養,無更好的人才可用,湊合用吧,說不定出現奇蹟呢。等公司做大了,再找個技術牛逼的加入。因此,一開始,XX君就只是ZZ總騎驢找馬的那頭驢而已。

這幾個風險,他全踩了個遍。

當然,最後最重要的要說XX君自己的原因。

1、甘心打雜,不學習,不進步。以為自己轉型了管理,就不用編碼了,然後各種雜事,各種會議,讓他以為管理就是這樣乾的。在項目管理上,以為自己是自由人,哪裡需要哪裡搬。開發了兩個月,人員都不齊,沒有運維,親自裝系統,裝數據庫,裝Redis;沒有測試,親自當測試,然後又因為各種忙,測試的得過且過。最重要的,連產品經理都沒有,最後所有的鍋自己一個背。每天焦頭爛額,忘記了自己該幹什麼。他不知道管理,是安排任務的,不是什麼事都是自己上。自己上,做一點核心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也算,但是卻做的都是連下屬都不願意做的,學不到東西的事情。

2、不留後手,沒做到不可替代。在項目上,沒有參與核心邏輯的開發。在管理上,被各種雜活侵佔了所有時間,不知道把事情分給下屬辦。最後老闆發現,XX君完全可有可無,開發沒參與,管理一塌糊塗,要他何用。

3、自毀長城。最後老闆找了一個新的技術總監,很委婉的讓XX君幹了個副手閒職。XX君意識到自己的地位不保,所有的承諾都是假的。於是,每日唉聲怨氣,感嘆公司不公。捎帶也把這種情緒帶給所有的下屬,挑動員工和公司的對立。最後ZZ總快刀斬亂麻,讓XX君走人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