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滿洲里概況

滿洲里是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和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準地級市),代管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境內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北部,東依大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全市總面積732平方公里(含扎賚諾爾區);總人口(含扎賚諾爾區)32萬,其中戶籍人口17萬,由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組成。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俄語名“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

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歷史沿革

中國滿洲里概況

滿洲里

清代屬黑龍江將軍呼倫貝爾副都統銜總管(後為呼倫貝爾副都統)轄區。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西部線建成後,建立火車站,因是從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慣稱“滿洲”)的首站,故名“滿洲里站”,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

1909年10月(清宣統元年九月),黑龍江行省於滿洲里正式設置臚濱府,1912年1月被廢止。1920年2月,復設臚濱縣。中華民國時期,1923年4月,將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改為滿洲里市政分局,隸屬東省特別區管轄。東北淪陷後,1933年1月,偽滿取消臚濱縣,設滿洲里辦事處。

1936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政管理處,1940年改為滿洲里街。1941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隸屬興安北省管轄。1943年10月,改隸興安總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

1949年4月,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納盟。1953年4月,改由內蒙古自治區直轄。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

1969年7月,與呼倫貝爾盟一起劃歸黑龍江省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

2001年10月10日,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代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滿洲里市。[1]

2012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2013年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以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備案,由滿洲里市代管。

自然環境

摺疊

位置境域

中國滿洲里概況

滿洲里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部,東經117°12′至117°53′,北緯49°19′至49°41′。東臨新巴爾虎左旗,南、西與新巴爾虎右旗相鄰,北與俄羅斯聯邦接壤。

全市東西最長50公里,南北最寬34公里,呈不規則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為732.44平方公里。中俄邊境滿洲里管段全長101.1公里,其中滿洲里轄區內的國境線全長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3]

摺疊

氣候特徵

滿州里中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乾溼區域類型為半乾旱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春季乾燥風大,秋季氣溫驟降,霜凍早。年平均氣溫0.7℃,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於7月~8月的植物生長旺期。[4]

摺疊

地形地貌

滿洲里市處於呼倫貝爾高平原和大興安嶺邊緣過渡地帶,主要地形為波狀起伏的丘陵。霍爾津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橫亙於市區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緩、東部為沼澤窪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比較平緩。地貌特徵分為丘陵和山間窪地兩個地貌單元。

山間窪地位於市域東部的低窪地帶,海拔高度在545~634米之間,地面坡度為3‰~4‰,堆積有較厚的第四系地層。地下水位淺,又因低窪形成大片沼澤溼地,屬堆積地貌。

丘陵區海拔高度在624~700米之間,地面坡高一般在2‰~3‰,最大坡度可達7‰以上。陵頂部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已成渾圓狀;基岩埋藏較淺,有的直接裸露為侏羅紀凝灰岩,風化較嚴重成碎石狀。丘陵底部堆積較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洪積物。

摺疊

水文

市水文地理屬於黑龍江流域。

一、主要湖泊

(一)呼倫湖

(二)哈拉諾爾: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3.1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084.8平方公里。該湖處於閉流區,不能外溢,湖水水質為鹼水。

(三)查干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2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35.18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四)無名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48平方公里,集水面積89.96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五)小北湖:位於滿洲里市北郊,湖水面積0.4平方公里,集水面積276.4平方公里,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二、主要河流

(一)海拉爾河:在滿洲里境內長度為12公里,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在滿洲里市東湖區北部阿巴該圖山以南分成兩支,其主流在阿巴該圖山腳下轉向東北,改稱額爾古納河。

(二)達蘭鄂羅木河·新開河:位於呼倫湖東北部,河長25公里,流向受呼倫湖和海拉爾河水變化的制約,順逆不定,是呼倫湖的吞吐河流。

(三)閉流區乾溝:在滿洲里市西部哈拉諾爾湖群帶內有若干條幹溝,季節有水,匯入湖中,處於湖流區域內。

自然資源

摺疊

水資源

中國滿洲里概況

滿洲里

滿洲里市地表水資源較主要分佈在東部,地表水資源量總計為155.48億立方米(含呼倫湖蓄水量)。 其中,海拉爾河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的呼倫湖水量蓄積為130億立方米;新開河的徑流量,按照設計排洩水量5.1億立方米計算,引水年徑流量約110萬立方米。

滿洲里市的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紀孔隙潛水、基岩裂隙潛水和深層結構裂隙水三種,多分佈在山間窪地、山丘底部及河谷灘地。

滿洲里市地下水、地表水呈弱鹼性,PH值在7.5~8.9之間。含氟量也較高,F2毫克/升,西部高於東部,地下水高於地表水。呼倫湖水也呈弱鹼性,PH值8.9,含氟 量1.9~3.5毫克/升。

摺疊

植物資源

1983年調查,滿洲里市野生種子植物57科、202屬、284種。其中單屬、單種植物19科,佔總科數的33.3%。其中:主要飼用植物有275種,分屬52科、194屬;水生植物主要為蘆葦類,粗略計算為2666.6公頃,蘊藏量在3萬噸左右,其他水生植物還有蒲草、水蔥等;呼倫湖浮游植物種類為8門、88屬、21目、38科,其中綠藻門35屬、藍藻門20屬、硅藻門巧屬、裸藻門5屬、甲藻門4屬、金藻門5屬、隱藻門2屬、黃藻門2屬,年總平均生物量為8.165毫克/升;藥用植物420種左右,隸屬69科、128屬。

摺疊

動物資源

呼倫湖及其周圍草原的鳥類共有17目、41科、241種;市野生獸類有6目、13科、35種,主要有狼、狐狸、沙狐、紫貂、灌、水獺、旱獺、察鼠、兔、黃羊、抱、刺猜等;呼倫湖及達蘭鄂羅木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中共有魚類約30種,隸屬6個科,其它經濟水生動物資源有蝦、蚌等;浮游動物計有37種,其中橈足類3種,佔18.92%;枝角類2種,佔13.5%;輪蟲類25種,佔67.57%,浮游動物年生物量平均為4.082毫克/升。

摺疊

礦藏資源

截止1996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褐煤、石灰石、砂石、珍珠岩、膨潤土、明礬石、花崗石、硅石、玄武岩等。

扎賚諾爾煤田儲量為101億噸,含4個煤層群,可採煤層8個,低位發熱量3800千卡/公斤。開放山煤田儲量為1800萬噸。

珍珠岩儲存於上存力組酸性火巖中,由主礦體和8個從屬礦體組成。主體礦總儲量57.67萬噸,適於露天開採。按年產萬噸珍珠岩砂膨爆2000噸計算,可開採25年左右。

膨潤土礦膨潤係數在6倍以上,屬鈣基膨潤土。初步勘察儲量在50~100萬噸左右。

硅石礦儲量在80~110萬噸。[6]

摺疊

人口

2013年末滿洲里總人口32萬人,常住人口2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為171573人(公安口徑),總戶數72954戶,男女性別比例為50:50(總體為100)。按行政區劃分,市區戶籍人口為73873人,扎賚諾爾區戶籍人口90614人,東湖區戶籍人口7086人。全年出生17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

經濟

摺疊

綜述

革命戰爭時期,滿洲里就是我黨與共產國際聯絡的紅色通道,為共和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滿洲里作為共和國的主要外貿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經濟建設。

1988年,滿洲里被國家設立為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試驗區。

2002年,滿洲里和深圳一起被確定為“十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兩個陸路口岸。

1992年滿洲里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與日本、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貿易關係。2010年國務院確定滿洲里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滿洲里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是歐亞第一大陸橋的戰略節點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素有“東亞之窗”美譽,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滿洲里對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經濟腹地遼闊;對外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至荷蘭鹿特丹,所經沿線是俄羅斯人口最多、資源最富集的地區。隨著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進和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加快實施,滿洲里已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25.8億元,增長8.1%(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8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8.2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64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26:72。全市人均GDP達9萬元,增長6.3%。萬元GDP能耗下降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億元,增長7.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0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524元,增長8.6%。

摺疊

第一產業

2015年,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累計1856畝,新增棚室56棟,漁業養殖面積7500畝,產值140萬元。菜果出口20.3萬噸,創匯8558萬美元,增長3.5%。菜果出口品種40多種,全市口岸菜果倉儲面積8.79萬平方米。

家畜總頭數10.6萬頭(只),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大牲畜和羊為5.7萬頭(只);生豬存欄4.9萬口;家禽飼養量10.36萬羽。全市特種經濟動物年飼養量4.63萬隻(狐3.96萬隻、貂0.468萬隻、貉0.2萬隻)。

2015年全市重點區域綠化工程完成投資5236萬元,新增綠化面積約1541畝。共計栽植各類樹木113.2萬株,其中:喬木6.9萬株、灌木1.7萬叢(13.1萬株)、綠籬2.9萬平方米(93.2萬株)、草坪15.8萬平方米、花卉1.4萬平方米。義務植樹共計植樹29.4萬餘株。認養樹木7000餘株,單位庭院綠化2.4萬餘株(含灌木綠籬摺合量)、草坪及花卉5000餘平方米。完善林業工作站苗圃西側紀念林、鷹山植物園人大代表示範林和大學生紀念林建設,植樹6000餘株。

摺疊

第二產業

2015年全市工業增加值50.6億元,增長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2015年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34.2億元,下降5.5%。

摺疊

第三產業

2015年,口岸貨運量累計完成3013萬噸,新增開了哈爾濱、昆明、長春、瀋陽、盤錦、臨沂、南昌等地經滿洲里口岸到俄羅斯和歐洲的班列,形成了以“蘇滿歐”為代表的14條中歐班列線路,全年口岸過境班列突破600列。

2015年,口岸外貿進出口總值256億元,下降11.6%,其中,進口176.3億元,下降9.1%,出口79.7億元,下降16.6%。上繳關稅及代徵稅24.2億元,下降12.3%。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7.7億美元,下降5.6%。其中,出口10.8億美元,下降7.3%。

2015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6億元,增長8.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仍據首位,全年實現零售額111.9億元,增長8.6%,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5%;其次為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19.7億元,增長7.9%,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從企業經營規模看,規模以下及個體商業仍是商品流通領域的主力軍,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5.2億元,增長8.2%,佔全市批發零售貿易業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

2015年,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83億元,增長5.8%;貸款餘額117億元,增長14.9%;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4億元,增長6.6%。全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5.2億元。其中,財險收入1.2億元,增長0.2%;人險4億元,增長26.2%。

2015年全年邊境旅遊人數53.7萬人,下降17.2%。其中,中方出境10.5萬人,增長5.9%;俄方入境43.1萬人,下降21.4%(全年出入境旅遊人數107.5萬人次,下降17.2%)。國內旅遊人數554萬人次,增長4.5%。旅遊總收入46.3億元,增長1.5%(含一日遊);旅遊創匯2.4億美元,下降17.7%。

社會

摺疊

體育事業

舉辦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精藝杯”乒乓球賽、“滿洲里農村商業銀行杯”羽毛球賽、第四屆“黃金盃”籃球賽、“黨員幹部進社區”家庭趣味運動會以及金融系統、農業銀行系統球類賽事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共50餘項。完成國家體育總局國民體質監測400人的任務。

摺疊

醫療事業

2013年,滿洲里共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82207份,建檔率78%,電子健康檔案175922份,電子建檔率75%;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12464人;0-6歲兒童“六苗”接種率98.9%;0-6歲兒童管理10607人;孕產婦管理1244人;成人高血壓患者管理14883人,規範管理率62%,3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管理14247,規範管理率61%;成人糖尿病患者管理4419人,規範管理率61%,3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4293人,規範管理率58%;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182人;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

摺疊

科技事業

2013年,滿洲里舉辦第十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全國各地700多家科技企業參展;國外方面:俄羅斯聯邦新西伯利亞、莫斯科、聖彼得堡等30個地區、120家單位參展;蒙古國東方省、烏蘭巴托市等7個地區、60家單位參展;1700多名國內外參展商廣泛接觸和洽談,近300個科技部門、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相互進行了交流,共簽署各項合作協議110項,協議金額29.2億元。

摺疊

文化事業

2013年《滿洲里新聞》共播發稿件2133條,其中系列報道、連續報道、角標欄目39組,信息快報470條,標語口號641條;調頻節目共播出自辦節目1737.5小時,每天播出自辦欄目12檔;播出《第一視線》7期、《黨建風景線》12期、《邊城時空》10期、《熱點面對面》4期、《道德之光》4期、《聚焦》3期、對外交流、招商引資等彙報片20餘部;製作自宣短片、片頭及公益廣告70個。2013年初以來,電視在中央臺發稿7條,實現了歷史突破,內蒙古臺發稿45條、呼倫貝爾臺發稿150條,調頻在中廣網、內蒙古電臺、呼倫貝爾電臺共播發稿件1704條,擴大了滿洲里市在自治區、全國的影響力。

摺疊

社會保障

2013年滿洲里養老、醫療(職工和居民)、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5萬人、16.5萬人、3.5萬人、5.3萬人、4.3萬人,各項保險基金徵繳分別為37866萬元、15213萬元(職工醫保)、1099萬元、823萬元、5084萬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3000人,徵收養老保險費28萬元。為3364名集體工辦理了參保繳費手續,收繳養老保險費11784萬元。第二代社會保障卡制卡64447張,發放30067張。

摺疊

教育事業

2013年,全市現有幼兒園44所,小學13所,普通中學14所,其中:初級中學9所、高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

普通中學專任教師共計1139人。共有1701名考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937人。小學在校學生8129人;當年畢業生1776人;專任教師759人。初中畢業學生參考率100%。

基礎教育

滿洲里市二道街小學滿洲里市三道街小學滿洲里市六道街小學榮欣小學光榮街小學旺泉小學民族小學明德小學

中等教育

滿洲里市第五中學滿洲里市第六中學滿洲里市第三中學滿洲里市職教中心滿洲里市第七中學滿洲里市第九中學滿洲里市十一中學滿洲里市第二中學滿洲里市第四中學滿洲里市第一中學滿洲里市遠方高中滿洲里俄語職業技術學院

交通

摺疊

航空

滿洲里西郊國際機場2015年全年共開通26條航線,其中國際航線6條,同比2014年新增國內航線3條,國際航線1條,新增通航城市4座。已開通的國內航班有滿洲里至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哈爾濱、呼和浩特的直飛或中轉航班,國際航班有滿洲里至赤塔、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航班。

摺疊

鐵路

滿洲里火車站是隸屬於哈爾濱鐵路局的客貨運一等站,位於濱洲鐵路西端的終點,與俄羅斯後貝加爾鐵路接軌。滿洲里站的鐵路運輸東經哈爾濱通向全國,西向後貝加爾斯克通向俄羅斯和歐洲,是歐亞大陸路橋的連接點。

摺疊

公路

國家公路有301國道和G10綏滿高速公路。省道有省道203(滿洲里-烏蘭浩特)。301國道由綏芬河到滿洲里,中途經過哈爾濱、大慶、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等城市。滿洲里距哈爾濱1009公里,距大慶888公里,距扎蘭屯533公里,距牙克石285公里,距海拉爾200公里。滿洲里與新巴爾虎右旗有三級公路相連,距離118公里。

旅遊景點

套娃廣場

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規劃面積54萬平方米,主題廣場面積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

呼倫湖

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014年時為20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

國門

第五代國門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滿洲里市區以西8公里處中俄兩國鐵路連接點中方一側,與原蘇聯國門相對應。建築風格為後工業時代風格。國門呈“門”字型,莊嚴偉岸。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滿洲里第五代國門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

烈士公園

始建於二十世紀初。建園之前是市民小息的街頭公園。滿洲里人民政府於1945年11月在這裡修建了蘇聯紅軍烈士公墓和紅軍烈士紀念塔。

41號界碑

這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1993年以前,這個位置是中俄兩國貿易往來的客貨混用通道,隨著中俄貿易的發展,過貨量的不斷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滿洲里國門與俄羅斯國門之間就有了第41號界碑,面向中方一側,界碑高1.2米,寬0.4米,厚0.25米,材質為花崗岩,莊重、威嚴而神聖。

二子湖

位於市東湖區境內,西距市區21公里,北距中俄邊境2公里,南距扎賚諾爾區6公里,距俄羅斯赤塔州阿巴該圖鎮僅8公里,距紅石市45公里。二子湖像鑲嵌在美麗、廣袤草原上的一塊寶石。

火車頭廣場

建成於2004年6月。廣場內的火車頭是1940年的日製蒸汽機車頭,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製造的43鐵軌。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里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

中國俄羅斯互市貿易區

這是首家國家級互市貿易區,也是4A級旅遊景區,批准面積0.2平方公里。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中方一側於1992年5月10日開工建設,1996年11月18日單方啟動運營;2014年08月22日實現了中俄互動雙向開通。中方一側設有商貿服務、旅遊購物、餐飲娛樂、商品展示、經貿洽談和國際金融結算等功能,有萬達廣場等企業入駐。

鐵木真大汗行營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滑雪館東300米處,大汗行營由1個主戰車及81個小營組成,四周不同顏色的元代戰旗迎風飄動。主營設在一輛威震天下的勒勒戰車之上,直徑16米,高5米,實用面積200平方米,是小營的7倍。牆上掛著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刻有史學家翻譯的“成吉思汗遠征圖”,詳盡記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史實。

滑雪館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上,滑雪館主樓總高度為10米,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一樓為接待大廳,可為滑雪愛好者和旅遊者提供購票、換雪具、更衣等服務。接待大廳內加設隔熱層,隔熱層外便是室內滑雪場。整個雪道長198米,分中級和初級兩條滑雪道。上部寬30米,底部寬45米,滑雪面積約8000平方米,可同時供300餘人滑雪。

婚禮宮

歐式旅遊觀光婚禮宮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東山植物園內,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東西長97米、主體寬32米、建築高度37米,主塔樓高55米,大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

該建築內部體現“福音派”基督教風格,簡樸、莊重、典雅,內設典禮大廳、接待室、觀光電梯及觀光樓臺、遊客遊覽迴廊、婚禮留影平臺等場所。

礦山公園

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距滿洲里市區24公里,坐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公園以展示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體現扎賚諾爾礦業發展史,是集科考研究、科普教育、觀光覽勝、文化娛樂、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礦山公園主要包括礦山公園露天礦景區和礦山博物館。露天礦景區以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即靈泉露天礦典型褶皺帶、“扎賚諾爾群”煤層剖面、煤田F斷層遺蹟、煤田地質構造等,不僅是考古的最好素材地,也是一部再現扎賚諾爾文化的歷史史書。

拓跋鮮卑古墓群

位於扎賚諾爾區北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道上。

1959 年在治理流往扎賚諾爾的達蘭鄂羅木河的改河過程中,發現了大批拓跋鮮卑古墓群,約有 300 餘座。在清理過程中,共收集文物 400 餘件,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並富有濃厚的草原民族生活特色。拓跋鮮卑是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在達賚湖一帶的呼倫貝爾草原上過著遊牧的生活。扎賚諾爾古墓群正是他們活動的遺蹟。

舊石器遺址

蘑菇山位於扎賚諾爾西北。1980 年 6 月 10 日,考古工作者在蘑菇山的北坡,發現了帶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從器型大小與大窯石器相仿這一點上可以判定:扎賚諾爾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是大窯文化向北方傳播和發展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斷出:扎賚諾爾在二、三萬年以前是原始人類扎賚諾爾人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場所。

猛獁旅遊公園

扎賚諾爾原音“達賚諾爾”,1980年4月在扎賚諾爾露天礦出土了猛獁化石,現陳列於內蒙古博物館。為了弘揚扎賚諾爾猛獁故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301國道滿洲里至扎賚諾爾段以北和扎賚諾爾新區共122公頃的土地上,建立集文化體驗、旅遊、觀賞、休閒、遊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猛獁旅遊主題公園。

金龍湖

金龍湖水域面積16萬平方米,湖岸線長1686米。將扎賚諾爾區旅遊資源連接成線,其形狀恰似一條盤龍,而金龍湖剛好位於龍嘴附近,就像龍吐出的一滴水珠,故得名金龍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