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近幾天,相信大家都被小米空調刷了屏。7月24日,米家互聯網空調正式發佈,米家空調在官方微博稱,來自鄭州的卜女士成為全國第一位收到米家互聯網空調的用戶,從下單到送達僅用了1小時26分鐘。而就在當晚,就有網友發現閒魚上已經掛出了米家空調,時間和照片的背景都不免讓網友把兩件事聯繫在一起。

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進軍空調行業了。2015年,小米就曾與美的合作,聯手推出了首款"i青春智能空調",不過之後沒什麼反響,很快就銷聲匿跡了;而在2017年,小米生態鏈公司中的智米推出了智米全直流空調,不過這款空調只是小米對於中高端消費的試驗品,連小米商城的產品列表中都沒有出現過智米空調,銷量上自然也不怎麼樣。

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於是,或許是從兩次經歷中總結出了經驗,小米放棄了"青春"和"高端"的定位,選擇用價格再次進軍空調市場。這次米家互聯網空調定價2199元(空調1999元+安裝費200元),這對於不少市面上1.5匹空調的價格來說,這個價格確實便宜了不少。不過在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上,美的、海爾、三菱等品牌也有2200元左右的1.5匹空調在售。

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目前,國內的空調市場已經愈加成熟,近幾年的空調新裝量都穩定在1億臺/年左右,年均增裝數分別為2014年11606萬臺、2015年10630萬臺、2016年10842萬臺、2017年14349.97萬臺。COD的市場調研認為,未來國內市場的空調增裝率將維持在個位數。這樣一來,小米想要在現在的空調市場中分到一杯羹,價格就成了小米吸引消費者的核心。

現在國內的空調市場中,品牌競爭十分慘烈,美的、格力和海爾三家的銷量已經突破了9000萬,佔到了國內空調市場的65.03%,其他品牌的銷量加起來也只有30%左右。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銷售渠道,小米想在這些方面和格力等品牌競爭都不太現實,所以,雷軍選擇了從價格方面加入競爭。可如果僅僅只有相對較便宜的價格,米家空調想成功還是很難。

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那麼,難點在哪裡呢?空調作為傳統家電中重要的一部分,消費者對其的需求方式肯定和手機不一樣。這次米家互聯網發售過程中最被網友詬病的部分就是,小米仍然選擇了自己擅長的"飢餓營銷",消費者想搶到首發是難上加難。而在首發之後,米家互聯網空調又一直處在缺貨狀態。買手機或許可以等等,可準備購買空調的消費者更多的都是即時性需求。

眾所周知,夏季和冬季是空調使用率最高的季節。米家互聯網空調這次發售時間正值夏日,需求空調的消費者就算再喜歡這款產品,也總不能忍著高溫去等待連時間都不知道的下次發售吧?更何況之後的發售也不一定搶不搶得到。所以,備貨和渠道成為了限制米家互聯網空調打開市場的關鍵因素。有米粉說,選擇"飢餓營銷",小米空調還沒起步就已經輸了。

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這次很可能要失敗了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來,先拋開米家互聯網空調的使用體驗不談,想買卻買不到確實是現在米家互聯網空調最大的問題。有網友認為,米家互聯網空調完全可以在備貨更充足的情況下選擇發售。其實,讓喜歡的人可以第一時間買到,才能讓更多人體驗到自己產品的設計的優點。目前米家互聯網空調的未來還不好下定論,不過小編相信,優秀的產品一定會被認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