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很多人對於當下的農村看法,得益於媒體跟新聞媒介的介紹,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村都是旅遊勝地、都是山清水秀、都是小康生活,除非偏遠地方,其他大部分都已過上富足的生活。其實不然,農村是在發展,相對於幾十年前,的確不再為溫飽犯愁,但是農民的生活沒能真正意義上的富足,很多社會現實影響著農村的發展,影響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處處攔路虎當道。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上學難

記得小時候,村小是最熱鬧的地方,是鎮裡公辦小學之一,學前教育到六年級,編制齊全。學生最多的時候近500人。很多周邊鄉村的學生也會到這裡來讀書,就連隔壁縣的鄰居鄉鎮上的學生也有來這裡就學的。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及行政區域的變化,生源逐漸減少,到現在學校學生不足80人,四年級就得到鎮上讀書。作為農民,離鎮上還有十幾公里,每天上學接送不現實,要想孩子讀書,就得專人在鎮上租房陪讀,對於農村家庭來講,無疑浪費掉了一個有效勞動力,上學,成為農村孩子一大難。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看病難

無病不成人,是人就會有病痛,只是多少、輕重的問題,頭疼腦熱那是經常的事,在農村,很多沒有衛生院,只有農村赤腳醫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及天氣變化,病毒性感冒時有發生,尤其是小孩,發燒如果不注意就隨時有加重的可能,村裡的診所,確切的說只能算作買藥的,根本治不了,就連鎮上的衛生院也沒有這樣的技術,只要發燒39度,不得不進城,一個小感冒,經常花費一兩千。孩子體質差一點,一年因感冒治療費用就得上萬。大病,更是雪上加霜,新農合報銷比列有限,很多藥無法報銷。看病,難上加難。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出行難

農村出門就是泥的現象這些年隨著村村通工程得以改變,一定程度了改善了農村與外界的聯繫。但是交通的發展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的時代進步,很多農村人想要進城或外出,沒有客車,有的需徒步兩三個小時到鎮上坐車,遇到急事,愛莫能助。隨著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車,在農村越來越多,不管是摩托、三輪還是小轎車或是貨車,在農村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如我們寨子,不到50戶人家,有近四十戶人家有車,轎車佔了90%以上,每到過春節,那叫一個痛苦,3.5米甚至有的不到3米的路,會車得後退近一里路。農忙季節,欲哭無淚,想要走,得看前方一里有沒有對向來車。出行,難。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結婚難

很多專家說我國單身問題已成為社會問題,男女比列相差3千萬,在農村,這一問題日趨嚴重。以前,農村找媳婦看對方幹活行不行是關鍵,按照農村古老習俗完成結婚,新娘家置辦嫁妝是風俗,沒聽過什麼彩禮。而今,動輒十萬的彩禮,否則就甭想結婚,十萬,對於多數農村家庭來說是筆大數字,雖然不再是天文數字,也是農民的一筆沉重負擔,沒有多數人家能拿出十萬或是滿足更高的要求。否則,就不會出現交9萬換養老而交不起的現象。結婚,犯難。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養老難

農民,一個響亮而悲情的身份,自古以來,這個群體就是社會的底層,沒有固定工資、沒有退休年齡、沒有社區服務,勞作一生,直到幹不動倒下,頤養天年、享受老年生活成為農民的奢望。農村建設農民無條件上、出工出力還出財,城市建設農民還是無條件上,出糧交稅一樣不落,工人享受工資待遇跟住房分配的時候,這邊交著公糧交著稅,老了,一邊退休工資頤養天年,一邊彎腰駝背依舊為生活在地裡勞作。兒女孝順,農民的老年生活心靈上幸福,生活基本保障,無兒無女無孝順者,人生只能是悲慘。養老80與2000的區別對於底層人來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養老,老大難。

農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得解決這5難

農民,要想生活質量得到改善,這5大難是改變的關鍵,關於農民這些攔路虎,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