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均價上漲背後,是在國際競爭中不斷的創新技術

在那個“千元機”盛行的年代,一場發佈會大家最為期待的似乎只有報價環節,當大屏幕上打出“1999”或是“899元”的價格後,臺下總能爆發出陣陣叫好聲。

如今,國產旗艦價格已經穩穩踏上了4000元檔,血拼低價的時代則一去不復返。這一方面是原材料、供應鏈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在全面屏、3D人臉識別、屏幕指紋等新技術上加大了投入。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品牌平均零售價(ASP)排名,蘋果iPhone仍然是最貴的智能手機,平均零售價為724美元,同比上漲20%。其次則是國產品牌OPPO,平均售價為275美元,同比上漲20%。

國產手機均價上漲背後,是在國際競爭中不斷的創新技術

另外,華為手機平均零售價為265美元,漲幅達到28%;vivo手機均價為259美元,同比上漲16%;三星手機平均售價為247美元,同比上漲5%。一直主打高性價比市場的小米手機平均售價也上漲了14%。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指出,中國品牌手機平均零售價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其不斷進行外觀升級、人工智能/雙攝等新技術的引入、和中高端產品佔比日益提高,相比之下三星和蘋果誠意不足。

去年,蘋果發佈的iPhone X價格達到了8800元以上,相比iPhone6和iPhone7發佈時的頂配版本,價格高出近2000元。對於很多國內用戶,iPhone X的昂貴价格而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接受範圍,同時雖然是有全面屏的創新,但是實際的體驗也只有face ID、AR拍攝、無線充電等技術的加入,這些都不能夠成為革命性的創新設計,自然很難讓消費者買賬。

而剛剛發佈的三星Note 9頂配版價格達到了9499元,這款搭載了驍龍845旗艦機,在相同配置的國產品牌中,最低售價僅2600元,中間差了近7000塊,雖然有Super AMOLED 全視曲面屏這樣獨有技術支撐,但對於用戶來說,就要考慮高價格是否帶來實際體驗上的提升問題。

反觀國產手機,華為最新P20系列頂配價格已經超過5000元,而在2015年這一系列價格剛過2000元。同樣,最新的OPPO Find X頂配版價格超過5000,vivo的NEX系列價格也接近5000元。

國產旗艦手機價格遠低於蘋果和三星,但在一些技術創新上帶來了更多的變化,其中華為P20 Pro為全球首款後置三攝的智能手機,同時搭載了華為AI芯片麒麟970;OPPO Find X是安卓陣營首款支持3D人臉識別的手機,還帶來了全新的雙軌潛望式升降攝像頭和高達93.8%的屏佔比;vivo NEX則搭載屏下指紋3.0和全屏幕發聲技術。

顯然,沒有足夠的創新力是無法支撐高價格的。隨著智能手機的競爭從參數堆砌轉變為用戶體驗、用戶服務比拼,未來單純靠高配置肯定無法立足於市場,如果沒有創新黑科技支持,將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關注,這也是中國手機廠商從份額第一走向利潤第一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