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區塊鏈專利申請達11項

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銀行已在12個項目中試點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區塊鏈專利申請達11項,全球企業排名第20名,國內銀行業排名第一。

中國銀行區塊鏈專利申請達11項

據瞭解,中國銀行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大數據、跨境支付、數字貨幣、數字票據等。據2017年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數據統計顯示,中國銀行的區塊鏈專利申請達11項。

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表示,“中國銀行將數字化發展戰略概括為“1234”和“28”。一是以“數字化”為主軸;二是構建企業級業務架構與技術架構雙螺旋驅動;三是打造雲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三大技術平臺;四是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4大領域,推進28項戰略工程。”

劉秋萬還表示,“中行數字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在於:第一,聚焦價值創造,促進業務發展。第二,夯實發展基礎,強化科技能力。第三,創新體制機制,探索金融科技發展新路徑。”

此前根據我國知識產權局2月23日公佈的文件得知,我國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於去年9月28日首次提交一項叫做“一種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及系統”的新專利。

該專利旨在應對區塊鏈交易系統數據不斷增長導致存儲空間變緊的問題,而提供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

去年6月,中國銀行與互聯網巨頭騰訊在金融應用領域合作測試區塊鏈技術,主要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8月15日,中國銀行與中國銀聯在京簽署移動支付戰略合作協議,深化移動支付領域全方位合作,推進手機銀行和雲閃付APP的產品優化和營銷推廣,共同探索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合作。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從效率、成本、信任三個方面解決傳統銀行業的痛點。

除中國銀行以外,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都紛紛佈局區塊鏈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完善金融風險管理,提高金融效率,提升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等,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漸滲透到整個銀行體系。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