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維德:真「鏈」的尷尬突圍

《核財經》App7月25日報道 從2018年的發展來看,區塊鏈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備受資本追捧,一大波的項目正拍馬而來。但是,大部分基於區塊鏈的項目“創新不足”且“缺乏思想”,其偉大前景的討論只是猜想而已。

而更多投身幣圈的人只是把它當成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後,第三次人類財富大遷徙的工具。也許,它將引爆全民狂歡。

蔡維德:真“鏈”的尷尬突圍

“趨勢,是無法阻擋的。要想在趨勢洪流種中獲利,精準預判至關重要。”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認為,區塊鏈經濟爆發前夜,各種牛鬼蛇神集中登場,社會底層民眾極易被捲入而被割韭菜。

日前,《核財經》記者就區塊鏈項目判斷與趨勢思考採訪了蔡維德教授。受益於他的學識,使我深刻感受到:我們距離玩轉區塊鏈,只差認知這道鴻溝。

發展與沉澱命題相融

“以前我們並不在意,但現在需要非常嚴肅地對待這件事情。”

蔡維德:真“鏈”的尷尬突圍

“區塊鏈帶來的是改革不是改善”,它的誕生,使價值在傳遞過程中去除了中介的干擾,可信數字經濟時代宣佈到來。

“當有一天,因為區塊鏈技術,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像銀行那樣的體系,可以做自己的金融服務、自己做交易、自己做清算結算……”蔡維德說,“到那個時候,說明它已經滲透到了金融、自金融、政務、民生等各個領域,甚至形成區塊鏈互聯網。”

他認為,當一種趨勢出現時,人們往往最容易和金錢掛鉤,一夜暴富的故事刺激著社會所有人,也啟發了不少投機者。所以,區塊鏈技術需要沉澱,投資者也需要回歸初心。

“區塊鏈技術沉澱是長跑,但是更新換代可能會很快。”蔡維德說,“從單鏈架構到多鏈架構,再到跨鏈架構,從一臺服務器到服務器集群,可能一年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就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新的階段。”

所以,蔡維德表示,如果根據過去的區塊鏈來做未來的計劃,那很可能會碰壁。

他提醒創業者,千萬不要拿過去的結果看未來,區塊鏈給社會、市場帶來的改變非常徹底,必須要意識到它的高速發展,把目光放的更高更遠一點。

蔡維德說,“區塊鏈的發展速度比互聯網更快,勝利者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

他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投資區塊鏈投融資還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真鏈才會綻放價值

從世界範圍來看,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區塊鏈公司來自美國;以太坊的出現,為加拿大的區塊鏈產業帶來了“青春與活力”;歐洲在開源文化推動下,區塊鏈技術在各個方面均引領了世界區塊鏈行業的發展。

蔡維德:真“鏈”的尷尬突圍

“客觀的說,國外區塊鏈技術整體領先於中國,因為大部分區塊鏈思想和設計是從國外來的。”蔡維德說道。他認為目前公有鏈和私有鏈的界限很模糊。

他指出,在中國,現在幾乎每一個地方都在發展區塊鏈。但是,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那個機構能夠驗證哪些是真正的區塊鏈呢?我認為這是現在最大的一個地雷。

“區塊鏈的核心要素包含三個方面,即塊子鏈和時間戳的塊鏈結構、多獨立節點、拜占庭容錯的共識機制。”蔡維德以這三個條件,把市面上主要存在的“鏈”分為6個大類:

1、真鏈

使用拜占庭將軍協議作為共識機制,至少需要三輪投票,每個節點都是相互獨立的,存儲同樣的數據,使用加解密算分。

2、弱鏈

使用數據庫一致性協議,也稱為“劉關張”協議,而不用拜占庭將軍協議。

3、偽鏈

用中心化的系統做區塊鏈,或使用已經被攻破的加密算法,這直接和區塊鏈定義衝突。

4、非鏈

有些系統設計理念與區塊鏈類似,但改變區塊鏈的架構,或只者保留一部分區塊鏈機制。

5、胡鏈

沒有科學根據的鏈,甚至與事實依據相違背,例如可以容錯超過1/3錯誤的節點協議

6、空鏈

沒有鏈的系統,只發幣炒幣。

蔡維德認為,只有真鏈才有價值。

“現在一些著名的鏈是中心鏈,這些中心鏈不能算是區塊鏈,也有安全問題。”蔡維德說。

時間窗口所剩無多

區塊鏈的“走紅”,得益於比特幣。現在,我們談起區塊鏈的未來,似乎每個人都充滿了期待。

蔡維德:真“鏈”的尷尬突圍

對此,在蔡維德看來,從宏觀經濟層面來說,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有助於形成一個誠信的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從在微觀層面來說,區塊鏈對金融、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會產業重要影響,甚至將顛覆行業改變世界。

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擁有天然的生長土壤。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應用市場,擁有最多的電子商務公司,最大的第3方支付系統,這些都會給新技術提供巨大的試驗機會,從而推動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蔡維德認為,區塊鏈技術在國外的“野蠻生長”已接近尾聲,在國內還比較混亂。

“就像當年互聯網的發展一樣,給許多年輕人無限的希望。”但他提醒入場者,要控制自己的貪慾,收斂起僥倖心理。

他認為,2017年的區塊鏈改變了資本市場,世界主流基金進場。2017年底,美國和中國大媽也進場,逢人便說買了什麼幣或是礦機。

他強調,2018年是區塊鏈應用的元年,區塊鏈第二回合的競爭不再只是做一些數字代幣,而是整個社會、基礎設施、治理系統都開始應用區塊鏈。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以前著名的科技公司根本就看不起區塊鏈,覺得不值得做,現在開始奮起直追。從這些公司2017年申請專利就可以看出來。一些著名科技公司,包括著名區塊鏈科技公司,連一個區塊鏈專利都沒有申請,表示他們不重視這技術。”蔡維德說,但現在情形不一樣了。“我和谷歌談話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硬的區塊鏈技術與強大的商業化運作,一旦谷歌這類巨頭殺過來,一兩年內就會改變行業格局,優勝劣汰在所難免。過去歷史谷歌便多次改變現有市場,從搜索引擎到瀏覽器,谷歌一再證明她能在很短的時間打贏在市場已經領先多年的產品。說不定,將來谷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便佔領區塊鏈市場,把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都淘汰。”

所以,他認為,留給國內公鏈創業者的時間窗口可能會在未來兩年關閉。

“我預測三年後可能就會出現區塊鏈集團乃至區塊鏈聯合國。”蔡維德還表示,區塊鏈未來的技術和商業模型會很“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