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何苦呢?

何苦,何苦呢?

何苦,何苦呢?

豆瓣評分最高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這部時刻奏響命運、幽默、歲月交響曲的不朽力作,與現實中導演何苦的生活也一脈相承。

小升初四次才成功晉級,初中被開除三次,高中僅讀完一年半,就沒有學校敢再接收,卻在穿上軍裝的那一刻靈魂附體,自此“洗心革面”。

何苦從基層戰士做起,軍旅生涯二十載後,以正團級軍官身階榮歸故里,這不得不說是命運的安排。

何苦,何苦呢?

何苦一度進階中校軍官

導演何苦生性幽默,不管在廳堂還是廚房,都能與民同樂,而在紀律與歷練無處不在的軍隊,又讓他對歲月有了一番獨特感悟。

以“何團長”的群眾基礎和文字功底,不要說待至退休,單說再堅持三年五載,前途無量自然不在話下。但對部隊懷有深情,也極具新聞理想的何苦在深思熟慮後,毅然選擇自主擇業。

和許多資深傳媒人不同,離開體制,去一家薪資優厚的傳媒公司根本不是何苦的心中所想。他早已痛定思痛,決意像當年選擇參軍一樣,在不惑之年來臨前踏上人生新徵程。

而一次黃昏時的邂逅,讓何苦將鏡頭對準了山城棒棒軍。

老重慶人都知道:是他們用肩膀挑出了一個新重慶。

何苦,何苦呢?

重慶三峽廣場上的棒棒雕塑

但如今肩挑背扛的時代早已結束,年輕力壯的棒棒紛紛另謀生路,剩下的垂垂老者皆因無路可退,何苦計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這個落寞行業最後的堅守。

有人說:《最後的棒棒》是一幅市井浮世繪,這裡有生命的悲歡離合,也有信念的生生不息。

老黃和老杭皆負重前行、爬坡上坎超過20年,兩人朝夕相處,不僅因同事情誼,更由於相仿的生活變故。

2014年酷暑的一天,身為外公的老黃去孩子外婆家為外孫送生活費。許多年前,兩人在生育一名女兒後,因女方出軌而各奔東西。

儘管有孩子作為潤滑劑,分三次向堅守內屋的前妻輸送生活物資,其中也包括自己對這位曾經滄海卻多年未見故人的見面禮,但終究所有言行只會令兩人坐立難安。

半小時過後,老黃起身離開,一度託付終身的女人沒有絲毫表示。

何苦,何苦呢?

只有外孫目送老黃離去

幾乎與此同時,老杭也遭遇了與他一樣的尷尬至極。孫子週歲生日,同樣因紅杏出牆而分道揚鑣的前妻要來家探親。

此前,老杭的內心已翻江倒海,顯而易見,他盼她來,也怕她來。

席間,兩人將對方視作空氣,始終默默無語。

老杭和她曾有過一個家,當下兒孫滿堂,兩人卻再無交集。

何苦,何苦呢?

然而,相比老黃的逆來順受,事發之初,老杭顯然不願忍氣吞聲。但為何前後購入三把刀,還未一雪前恥,皆因殺人除去一時衝動,還需“勇氣可嘉”。但是,面對情敵,老杭的憤怒還不足以讓他完全喪失理智。

以致,老黃、老杭的另一位同仁大石,在女兒金榜題名後,大宴賓客之時,就未請二人出席,一怕他們囊中羞澀,二怕兩人觸景生情,在酒桌上心緒難平。

而何苦經生活鍛造而成的文字歷練,在描摹此類複雜情愫時總是恰到好處,正如他所言:同樣的起點,不同的結局,這是一個女人所帶來的差距。

而之所以,《最後的棒棒》中,每一個故事都鮮活靈動,皆源自何苦在自力巷53號的浸入式體驗。

何苦,何苦呢?

何苦的居所是一處夾雜在高樓林立間的待拆遷房,這裡與這座城市的繁華無關

他與老黃、老杭們一起生活了一年有餘,詳細呈現出這期間所相遇棒棒們的點滴日常。

與老黃、老杭頻遭命運捉弄卻永不妥協相比,河南、老甘則徹底臣服於命運的淫威之下。

河南平生的最大願望是成為正陽街賭神,他盼望有朝一日能夠像港片裡的同行一樣,在牌桌上重塑一個男人的尊嚴和形象。

何苦,何苦呢?

這是河南此生的終極理想

但結果卻鎩羽而歸,如果不是有大石這種心慈手軟,可以讓其拖欠9個月房租卻仍不忍採取強制措施的房東,河南鐵定露宿街頭。

而從小便有俠肝義膽,在部隊,又習慣與戰友同甘共苦的何苦,在明知還錢希望渺茫的前提下,出於人道主義,從所剩無幾的結餘中先後拿出600元接濟河南,後者很快又將其化為牌桌上的賭資。

所以,有觀眾評價:《最後的棒棒》自始至終都有一種悲情中的溫暖,包括彼時的何苦在內,每個人都在為明天的飯食搏命,但正是有革命友誼永駐,才能在一潭死水中常泛漣漪。

而老黃對殘障乞討者的同情,老杭冒死潛入廢墟探查老黃未及時轉移財物的仗義,何苦借錢為老黃看病,老金喬裝打扮為老甘討薪,這些凸顯人性光輝的星星之火,在時機成熟時便會形成燎原之勢,而這也正是何苦拍攝本片的立意:大寒過後,必是立春。

至於老甘,這個由一個女人和兩個小偷改寫人生的知天命者,堅信明年一入花甲便可時來運轉,依據則是李半仙的掐指一算。

而內心細膩,痴迷於忠實講述的何苦也讓老金與老甘的相愛相殺在鏡頭裡一覽無餘。

以致觀眾看後不禁感嘆:不僅貧賤夫妻百事哀,男閨蜜之間也如此。

兩人分分合合,之所以今天他擂響戰鼓,明天他偃旗息鼓,皆因利益分配不均所致。

何苦,何苦呢?

但是產生矛盾不可怕,化干戈為玉帛的智慧和魄力才更關鍵。最終,兩人再又一次和好如初後,通過聊至深夜的和平談判,在AA制原則的指導思想下,達成共識條款之精細,讓“兩週吃一次肉,跑腿幹活方少出兩元;非正常加菜,出錢方有權決定是否分享”也納入其中。

所謂“市井小民”心態在此一目瞭然。難怪常言道:挫折可使人重生,也能讓人心氣全無,後者說的就是老甘和老金。

但是,向來信奉“寧可被打敗,也不能被打倒”的何苦正是想借此告訴觀眾:從個人角度而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竭盡所能之後也不能聽天由命;從歷史層面來論,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時代潮汐的更迭,唯有與時俱進,才能屹立不倒。

與之相伴,在《最後的棒棒》中,有一幕最令觀影者難以忘懷,春寒料峭,朝天門的棒棒們赤膊上陣,不斷上演追車卸貨大戰,讓久在樊籠裡的都市人目睹了何為碼頭風雲。誠然,它是出於生活所迫,但在挺起脊樑,亮出胸膛後,更是對艱難生活的不甘與抗爭,也只有曾是軍人的何苦才能將這份血氣方剛展現得淋漓盡致。

何苦,何苦呢?

而在自力巷53號被夷為平地,何苦和老黃無家可歸的那6天裡,每天食不果腹、困頓難耐,硬漢何苦也曾在夜深人靜時分淚溼眼底。但從未有一刻,他對自己的決定產生過懷疑,這也是將最好芳華交予軍營所練就的力爭上游、無堅不摧品格的絕佳展示。

何苦,何苦呢?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一個見過世面,做出事業的成功人士與一群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無縫對接,走入他們心靈深處之餘,也在理想主義的康莊大道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作為《最後的棒棒》的忠實粉絲,導演何苦的虔誠迷妹,只希望前輩富有朝氣又收入頗豐的作品能夠早日到來,屆時在孕育《最後的棒棒》中所起的藝名“何苦”也能順理成章變為“何甜”。

文|浮光掠影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