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長別光顧著選學校,初中和小學的差別越早知道越好

小學升學的氣氛開始越來越緊張,即便是孩子還在四、五年級的家長也會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各種初中學校的信息。

但是,選學校歸選學校,選校的功課做了再多,家長都不該忽略這樣一個問題:不管孩子最終去到哪個學校,都要面臨的是——如何適應初中的學習與生活。

初中與小學之間有些什麼差別?除了焦慮,還應該如何幫孩子更好地做準備?

小升初,家長別光顧著選學校,初中和小學的差別越早知道越好

初中和小學,到底有哪些不同?

1

課程設置和要求不同

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小學開設的課程以外,初中增加的課程會更多,而且每門學科的內容都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

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另外,學科新舊知識聯繫密切,概念性強,提高了對空間想象力的要求,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題目的難度與小學相比也加大了許多。

支招

初中課程增多,難度加大,所以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習是系統的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

課時安排上不同

初中課堂教學中,用於複習鞏固的時間比小學少,課內作業練習時間少,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初中教學更多需要學生課後不斷思考總結與提高。

支招

有些孩子很苦惱,覺得自己每天的作業完成了,可是為什麼初中的成績卻在下滑?

這時候,家長需要指導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對知識進行歸類和綜合;告訴他,課聽懂、作業會做僅是初級階段,還要追求融會貫通和熟練運用。

3

老師教學方式不同

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他們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境、學娛結合,這些都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孩子們只要跟著老師走,掌握知識完全沒有問題。

可升入初中後,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並且更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不再像小學時那麼形式多樣。

支招

如果孩子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因而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在日常中多提問,不斷地提出質疑與困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現問題,並學會獨立思考,適應更具挑戰的學習。

4

學生學習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過關的。

支招

家長該告訴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取決於課堂45分鐘的效率,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步做到“三會”:

會預習,能夠在預習的時候畫出重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疑問。

會聽課,能夠集中注意力,並根據老師所講的內容做必要的筆記。

會複習,課後要能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做個小結,整理筆記,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然後進行練習和錯題矯正。

5

學校作息制度不同

初中生課外作業的難度比小學生的大,時間比小學長,為了讓孩子有效利用時間,家長要指導孩子制訂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快速適應初中生活。

支招

必要的時候,家長與孩子該一起每天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核查。一般說來,制訂作息時間和計劃應注意四點:一是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比如說,背誦英語和語文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或臨睡前半小時進行;二是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三是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四是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運動和睡眠時間。

6

打滿分或高分的次數由多變少

小學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會非常容易得高分甚至滿分,初中如果還沒適應好,很容易不及格。你和孩子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落差?

支招

這不僅僅是孩子該調整心態,家長更該理性看待成績,注重過程。重要的是,在每一次測試後,和孩子一起學會總結薄弱項,再針對性地彌補弱勢。畢竟,測試是為了查漏補缺,而不是用分數給孩子打上標籤。

關注小學生心理特點

五年級

小學一至五年級,這些年級的特點是學校的學習任務不重,課內內容相對簡單,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各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心理特徵:競爭意識增強,不甘落後。更關注學習成績,對於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強。

溝通方法:鼓勵孩子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社會的機會,這將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日常中的問題及內涵,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六年級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相當於小學後期和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緒不穩定。

溝通方法: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個健康的心理發展。

初中一年級

心理特徵: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統一,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初一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方法:

1、關注適應性——對周圍的環境、教學的方法、生活的節奏都需要適應,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讓孩子儘快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

3、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