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蘇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民以食為天,大米又是江蘇人的主糧,具有很高的社會關注度。今年以來,兩個跟水稻相關的重要政策的發佈,給江蘇優質大米產業帶來了一個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

第一件是:春節前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是要調減東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雙季稻產區秈稻1000萬畝以上。專家解釋說,東北地區由於缺水,大量抽取地下水用於水稻灌溉,嚴重破壞溼地生態系統,是一種不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方式。

另一件是:5月1日,省有關部門舉辦的今年江蘇省委“ 一號文件”新聞發佈會上提出,2018年至2022年,江蘇要著力打造優質稻麥等8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

近年來,江蘇大米被異軍突起的東北大米壓得抬不起頭來。

新華經濟分析師5月18日在南京仙林大學城學則路一家大型蘇果超市的大米銷售區看到,黑龍江“五常大米”、遼寧“盤錦大米”被擺在最醒目的位置,佔了80%的空間,蘇北產大米跟進口大米擺放在不起眼的邊上。

價格上,每5公斤一袋的東北大米最高售價139元,絕大部分在49—70元之間,而蘇北產大米都在39—41元之間,東北大米比江蘇產大米價格高出一半左右。營業員介紹說:“東北大米雖然價格高,但比江蘇大米好吃,因此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銷量佔90%以上”。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儘管在自己家門口占有主場優勢,江蘇大米PK東北大米,仍然是一敗塗地。

江蘇大米難道真的不如東北大米好?差距究竟在哪裡?新華經濟分析師近日採訪了江蘇省農委、省農科院的專家。

什麼樣的大米才算好大米?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才林

評價大米的口感和品質,王才林是這方面的權威。王才林是我省乃至全國水稻品質育種的領軍人物,在我省及周邊的糧食種子企業界和種糧大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高產找袁隆平,要好大米找王才林。”他主持選育的“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等南粳系列優良食味品質大米品種,在全省和全國以及赴日本參加的各種評比中,多次奪得金獎、第一名等最高獎項,得分甚至超過了評比對照品種——被公認為世界上質量最好的日本“越光大米”。

那麼,什麼樣的大米才算好大米呢?

王才林說,米粒中的直鏈澱粉含量對米飯口感影響最大, 直鏈澱粉的含量越高,米飯口感越硬。粳米的直鏈澱粉大約為15%—20%,秈米在20%—30%,糯米低於2%。直鏈澱粉含量在10%—15%,米飯的口感最好。 其次是蛋白質含量越低越好。此外,還有膠稠度、糊化溫度、RVA值等。

“直觀地說,一般要求米飯外觀具有較好的白度、光澤度和完整性;捧在手上聞一聞,要有米香味;嚼起來有彈性、口感香甜,吞嚥時軟硬適中、滑潤入腹。還有,就是要等米飯冷了以後再嘗,米飯冷了發硬肯定就不好了。”

王才林曾赴日本留學進修多年,近年來又多次參加省內、國內和日本的大米評比活動並擔任評委,對這方面情況瞭如指掌。他說,不要盲目迷信日本大米和東北大米,它們與江蘇大米各有優缺點。日本大米品質雖好,但畝產只有江蘇的2/3。東北大米是公認的優質粳米,口感硬、有咬勁,東北人喜歡吃,但不符合江蘇人的消費習慣。而以“南粳46”為代表的南粳系列優良食味品質粳米品種,直鏈澱粉含量比一般粳米要低,但比糯米要高,兼有糯米的軟柔性和粳米的彈性,具有軟、香、糯的特點,特別受到江蘇及周邊地區消費者的喜愛。南粳系列品種大米跟日本“越光大米”口感相近,日本的大米專家品嚐過後,認為“口感、品質跟‘越光大米’沒什麼兩樣”。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江蘇省農委發展計劃處處長鄒芳剛

鄒芳剛說,一種大米好不好吃,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第一個因素是品種,品種遺傳性狀是內因,是決定一種大米好不好吃最重要的因素,不好的品種,隨你怎麼種都不會好吃。第二個因素是生產環節,包括溫、光、水、土、肥等自然氣候條件,以及生產技術水平。最後,跟加工也有一定關係。

東北種植水稻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水稻灌漿收穫期雨水少,病蟲害少,而且採用一年一熟制。這方面江蘇雖然比不上東北,但也是全國優質稻的優勢區。品種和生產加工技術方面,江蘇跟東北各有優勢。

江蘇大米市場競爭力不如東北大米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產經營方式上的差距。由於江蘇人多地少、耕地零散,導致大米產業從頭到尾每個環節都是小而散,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很低,產業化水平十分落後,這個跟東北大米完全相反。另一方面,江蘇大米在品牌打造上和東北大米有較大的差距,因而江蘇大米被包裝成東北大米進入超市的現象屢見不鮮。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楊洪建副站長

楊洪建對此深有同感。他說,東北的自然條件確實有一些優勢,但最大的差距還是在生產經營方式上。東北實行的是農墾制,從品種—栽培技術—收穫—加工—品牌實行一體化管理。品種比較集中,主推“稻花香二號”等品種,確保產品技術標準化、質量一致化。品牌方面,主打“五常大米”、“響水大米”等幾個重點品牌。

反觀我們江蘇,一個縣本來應該主推2—3個優良品種,實際種植品種多達20—30個。品種多而亂,不但生產管理技術難提高,而且,糧食收購時,由於倉容十分緊張,不同品種、口感、質量的水稻只能混在一起收購。用這樣的稻穀加工出來的大米,難以做到品質、口感一致,而這恰恰是一個產品最起碼的質量要求,連這個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打響品牌呢?

如何打響江蘇大米品牌?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江蘇有了好的品種,卻沒能創出能與日本“越光”相媲美的大米品牌來,王才林對此深感痛心。他說,江蘇“稻強米弱”的產業特點非常突出,我省跟水稻有關的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數量,科研水平和水稻生產水平都是全國最高的,但加工是塊最大的短板。全省加工企業普遍小而散,很多企業連生產基地都沒有,靠向一家一戶農民收購,品種不一,質量難以保證。加工水平也普遍低下,有的甚至委託別的企業加工。沒有大的加工企業,就談不上打響品牌。

鄒芳剛認為,江蘇大米要打響品牌,必須加長加工企業這塊短板,但提高生產水平是基礎。如果基礎不打牢,就品牌打品牌,僅靠行政推動把分散的品牌集中整合起來打統一品牌,短期內會有一些形式上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很難培育出有核心競爭力、有較大影響力的大米品牌。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我省又提出打造優質稻麥產值超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加上東北壓縮水稻種植面積,三個有利政策疊加。我們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推進我省優質大米品種的區域化佈局,在優勢區域內主要推廣種植同一類型的優質稻種,並拿出實實在在的激勵政策來落實推廣,打造優質大米產業,為打響品牌打好生產基礎。

如何打響江蘇大米品牌?日本有兩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王才林說,在日本,品牌品種合一,比如,“越光”牌大米就是用“越光”品種水稻加工而成,產品質量保證一致。而我們的大米加工企業不同的品種混在一起收購、加工,銷售的大米只有品牌,不敢標明品種,這次吃到的跟下次吃到的口感不一樣,嚴重影響了產品聲譽。另外,日本的稻米產業是上下游一體化的,各個環節圍繞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大米。而我省的稻米產業,除了育種與推廣、種植聯繫較為緊密以外,後面的各個環節是脫節的,互不相干,各搞各的,“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因此,必須從品種、種植到收購、烘乾、儲藏、加工、銷售各環節緊密結合,制定優質品牌大米質量標準,全產業鏈一起努力打造優質大米品牌。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有一句流行的話,叫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楊洪建說,套用這句話說:要打響一個大米品牌,最重要的是質量、質量還是質量。比如,日本稻米的主推品種“越光”,佔了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1/3,60多年來一直在不斷的提純復壯,品質穩定提高,這種“工匠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反觀我們國內,不管是種植者、加工企業,還是消費者,品種、質量意識亟待引導、提高。目前市場上的大米包裝袋上,都只標明產地,而影響大米品質、口感最關鍵的品種反而很少有標明的。

近年來江蘇農墾的蘇墾米業把“南粳46”印在包裝袋上,南京溧水區公正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除了標明“南粳46”品種外,還把育種專家王才林的名字和照片印在包裝袋上。這兩家企業的做法開了一個好頭,希望能夠帶動全省稻米產業從品種這個源頭入手,推動稻米產業鏈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質量的整體提高,以品種帶動品質提升,以品質提升帶動品牌創建。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如何打造江苏的“五常大米”、“越光大米”?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