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羣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7日訊(見習記者李玉瑩 實習生範曉涵)

很快,去柬埔寨吳哥窟旅遊就能一睹茶膠寺的真正風采了。這座千年古寺從滿地亂石變回原貌,離不開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八年的精心修復。日前,長江日報記者聯繫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柬埔寨政府吳哥古蹟保護工作隊文物保護工程師金昭宇時,他正在準備茶膠寺項目最後的結項材料。“8月下旬,會有專業機構對茶膠寺開展驗收工作,結束後,這項歷經8年的工程也暫告一段落。”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2017年9月14日,工人在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現場工作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上萬石塊中找線索,尋石塊難過“拼圖”

金昭宇第一次來到茶膠寺是在2013年,“親眼見到茶膠寺時,震撼的感覺無法用言語描述”。

修建於公元975年的茶膠寺是吳哥古蹟中最雄偉的廟山建築之一,硬朗的線條、粗獷的美感使它別具一格。“作為一座沒有完工的建築,它的構造特徵和施工工序痕跡,就像‘時間切片’,把吳哥廟宇的建築流程展現給世人,這也是茶膠寺項目的獨特價值。”但千年風吹雨打,茶膠寺損毀嚴重、部分石刻風化脫落……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茶膠寺二層臺東南角及角樓修復前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供圖

為保護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從2010年開始,中國援柬隊正式開展對茶膠寺的保護和修復工作。

修復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尋石塊”,就是找到原塌落的石塊放回原來位置。

但遺址面積大,現場僅坍塌散落的石塊有上萬件,其中很多未經雕刻,無法按照紋飾線條來判斷和其他石頭的關係。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茶膠寺二層臺東南角及角樓修復後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供圖

“找石塊很有講究。”金昭宇說,茶膠寺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位置,一塊放置不對,都會導致壘砌縫隙越來越大。無法精準修復,就得拆了重新再來,這比拼圖遊戲難多了。

如何確保將石塊安放在正確位置?金昭宇說,石塊雕刻的或是紋飾,或是相關神話傳說內容。按照紋飾線條和故事走向來判斷和其他石頭的關係是依據之一。

但茶膠寺千年前並未完工,很多石塊是素面。遇到這種情況,文物醫生們就會通過它的建造工藝尋找線索。茶膠寺所有的石塊大小不一樣,這裡凸出來,那裡凹進去,其實每一塊石頭前後左右都有緊密的咬合拉接。此外不同的建築部位,石構件形態不一樣。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茶膠寺三層須彌臺西北角修復前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供圖

“我們就像文物醫生,給茶膠寺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甚至每塊石頭都建立檔案。”金昭宇說。通過全球定位技術、三維激光掃描、無人機傾斜攝影和傳統人工測繪,給茶膠寺建立完整的數據模型。“我們可以在電腦上精細測量出每個石構件的尺寸、每一條石縫的寬度。通過精確的測繪模型,在坍塌的亂石中尋找屬於每個部位的石頭,然後重新壘砌歸安。”

當石構件無法找到或斷裂嚴重無法使用時,就必須尋找相同材質的石材進行補配,新增配的石材比例控制在15%以內。金昭宇介紹,為“修舊如舊”,他和同事們特意到千年前吳哥建造時的採石區域調研、採集新石料。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茶膠寺三層須彌臺西北角修復後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供圖

取樣三十餘次做粘合劑 連石縫都“如舊”

茶膠寺修復的另一個核心工作是“修石塊”。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塌落的石塊均有不同程度的斷裂,對於斷裂較輕、可再次使用的都要先對其進行加固或者修補。

文物醫生們親自調配粘接劑,經常將不同比例的粘接劑做三十餘塊樣品,反覆試驗觀察,尋找與石構件表面顏色一致的粘接材料,同時也要保證粘接足夠牢固。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2018年7月9日,中國-柬埔寨政府吳哥古蹟保護工作隊進行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的結項收尾工作 新華社圖

為了避免粘接劑在兩個斷裂面重合時溢出粘到花紋圖案,要求斷裂面邊緣2-3釐米內不能塗抹粘接劑,塗抹厚度也要保證在1-2毫米之間。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2018年7月8日,中國-柬埔寨政府吳哥古蹟保護工作隊的金昭宇(中)和同事討論工作 新華社圖

茶膠寺的雕刻精巧,但多處出現剝落跡象。金昭宇說:“如同修瓷器一樣,石刻修復更精細化。我們有專門研究石刻的團隊在做這項工作。”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2017年9月16日在柬埔寨暹粒拍攝的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現場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請國內頂級專家現場教授柬方工人

中國援柬吳哥古蹟保護工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後修復了周薩神廟和茶膠寺。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助理館員袁濛茜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修復項目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在工程過程中,對柬方技術人員的培訓都在同步進行。我們會邀請國內頂尖文物修復專家到現場指導,將石材加工與雕刻、構件安裝等技術傳授給他們。他們在項目結束後也容易找到其他工作。”

上萬石塊中“拼回”千年古寺,這群中國人在吳哥窟修文物

2016年9月5日在柬埔寨暹粒拍攝的茶膠寺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對於中國文保專家的工作,當地人高度評價,柬埔寨文化藝術大臣彭薩格娜說“非常感謝中國幫助柬埔寨保護吳哥古蹟”。2018年1月,中柬簽署了《關於實施吳哥古蹟王宮遺址修復項目的立項換文》,這意味著柬政府將吳哥古蹟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宮遺址交給中國隊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