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戶縣化羊峪地處西安市戶縣東南約13公里處,東有雞頭山,西有牛首山(當地人稱牛頭山),南靠將軍山。呈鳳凰盤臥之勢,站在峪口北望,百里秦川盡收眼底。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化羊峪風景秀麗,玉水香山,春有野梅粉瓣,夏藏仙桃半露,山泉清涼,秋採山果野菊,冬似人間仙境。據1997年不完全統計,終南山中還有約5000個隱士道人在這裡過著1000年前的生活,他們不接生客,叫門需要暗號,或穴居或遊走山間或茅屋草堂,行蹤不定,猶如神人仙軀,卻又似普通山居之人。峪口化羊古廟香菸嫋嫋,明代學者王九思對此處的讚辭至今仍掛於古廟山門上,曰:“吾戶山水之勝,茲地為最”,而當時和王九思同去遊覽的明代詩人何思明也留下了這樣的一首詩:

名邑今重過,終南第一遊;山中白雪唱,天上彩雲流。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是霄漢呂,十載臥荒丘。 此山門 兩旁木匾楹聯是:“終南山下敕建宇廟尊東嶽,扈陽穀中流傳石頭曾化羊”。化羊古廟兩側各有一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座涼亭,東邊稱望鄉亭,西邊稱吉獅亭。成犄角之勢,化羊廟就在這二峰迴護之中。據說東嶽廟是此地陰曹地府入口,來者再望家鄉最後一眼,一入地府就再也難見天日了。

化羊峪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這化羊古廟了。化羊廟即東嶽行祠,亦名化羊宮,又稱天齊廟,始建於宋朝,距今近1000年。它地處化羊峪口,依山傍水,林木森森,建築完整,錯落有致,壁畫神像,栩栩如生。古廟獻殿正門兩側懸有大紅木刻楹聯:“終南仙境名聞天下,東嶽靈祠福庇一方”,門前有兩隻大石獅,當地流傳有摸石獅的習俗,據說摸摸石獅哪裡,再摸摸自己哪裡,就能百病祛,保健康,儘管是人們的想象,可也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獻殿北向門上掛著“款東仙域”木匾,南面掛“青帝行宮”匾,這個老大殿是我國尚存極少的元代廟宇建築之一,殿前矗有元代石碑一通,碑高約2.5米,上部蒙文,下部漢文。整座廟宇在明朝重修過。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化羊古廟曾還有頭天門(今華豐村小學南50米處)、二天門(今寫有“中南第一遊”的那處),頭天門有哼哈二將神像,後在文革中不幸被毀,“腳趾似鐵鍁”是如今老人對這兩尊仙像的描述,我們只能從老人們的描述中想象當時神像的神威。二天門至今只剩三間廟宇,上書“終南第一遊”。這裡每年農曆2月和6月有古廟會,屆時,峪內香客紛紜,青煙裊繞。

化羊古廟有著這樣的傳說:相傳峪內河中原有一條蛟龍,經常興水禍害百姓,一天,一小孩到此放羊,蛟龍又興妖作怪,吃了小孩的羊,正好被路過此處的東嶽大帝看到,他打敗了蛟龍,命其將河水改至東行,並懲罰蛟龍在望鄉臺南崗鑿一深潭通至河底,又用大石化為山壓住了蛟龍,又命力士從橋山採集柏樹種,遍灑山坡一時間神柏成林,後來,此峪就改名為化羊峪,人們為了紀念東嶽大帝,便在此建了座東嶽廟,直至今日,古廟依舊鎮著蛟龍,東邊的山上神柏林依舊鬱鬱蔥蔥,河水仍然湍流不息出峪口至東而去。據說要是在峪中看到一條白蛇,那便是那條蛟龍。

說到蛇,不得不讓我想到“宋朝第一狀元”楊礪“硯石劈蟒”的故事,說道楊礪,不得不說說至今仍在大殿裡的那塊“萬歲牌”。

楊礪(930—999),戶縣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庚申科狀元,是宋朝的第一名狀元,官拜工部侍郎,去世後追贈兵部尚書。化羊廟自建廟以來,不但是京都長安附近的名廟之一,而且還常於其內設學館,而楊礪就曾求學於此。當時宋真宗無子,楊礪啟奏真宗求子於化羊廟,後東嶽神託夢於楊礪:“上天不賜子於帝,神無策矣。唯封吾帝位,本神可送吾子以代天子”。楊礪依夢告真宗,真宗便封東嶽神為“東嶽天齊仁聖帝”,後果得一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而至今這塊“萬歲牌”仍保留於此。

不但古代常設學堂於此,近現代這裡也曾設過學堂:民國28年,抗戰時期,為躲避敵機轟炸,陝西省教育廳將陝西省立西安師範和女子師範遷至於此,至今仍存舊日遺蹟——廟山門前的“藏秀亭”。廟中碑廊還留有當年學生舊地重遊時的題詩:“化羊峪中峪亡羊,楊礪衣冠何處藏。雞頭嶺巖萬尺險,牛頭山坡千栢蒼。春風盈野終南秀,秋雨漫山渭水長。昔年讀書幽雅境,今朝雨化桃李紅。”

相傳化羊古廟廟門口(今化羊古廟土地府前)曾有一隻從月宮下凡的石兔,每逢每年2月2號和6月6號便會面朝南出現在此,於是每逢此時,便會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群眾,至此,古廟會便稚形初成,經過數百年的風雨,石兔早已不知所蹤,但流傳的古廟會依舊吸引著眾多香客。對於這個傳說,有一句人們口口相傳的話:“化羊古檀十八棵,月宮石兔朝南臥”。那麼,有人會問:“這段話裡的18棵古檀呢?”到如今,這18棵古檀只剩最後一棵了,現在就長在藥王殿北邊。

說到這藥王殿,它是位於古廟山門西北處的一座專門供奉各路藥王的神殿,它是這座古廟中比較獨特的一座,因為其殿是在化羊峪西邊的牛首山上打出的窯洞,裡面供奉著包括孫思邈、華佗、岐伯、扁鵲、張仲景、王燾、雷公、藺道人、王叔和、李時珍、皇甫謐等古代名醫。殿側有一碑,鐫刻《歷代名醫譜》。院中二亭,一立《醫道碑》,一立《海上方碑》。

經歷了近1000年,朝代更替,風雨變幻,使這座古廟更具滄桑。這裡原有廟宇130餘間,建國時尚有房屋百餘間,後陸續拆毀,大院中東廂房是神仙殿,供奉著黃帝、炎帝、嫘祖、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倉頡、后稷、魯班、范蠡、蔡倫等12位神仙,西廂房是“十殿閻君殿”,供奉著閻君王、轉輪閻君、平等閻君、泰山閻君、宋帝閻君等十大閻王。東偏院在殿東臺階下的坑底,這裡東排房屋是東嶽寢宮,供奉東嶽大帝和娘娘。正殿是辦公室,寢殿就是行宮臥室了。北排房屋是送子娘娘殿。

對於“娘娘殿”,還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這裡的送子觀音十分靈驗,傳到當時的皇帝那裡,於是皇帝攜皇后來此求子,回去後不久皇后就有喜了,之後得了個龍子,皇上一高興,下令賜財於此,由於當時鄠(戶)縣父母官是個十分清廉低調的好官,於是在上報廟名時報成“華陰廟”,於是,化羊廟就這樣隱沒於秦嶺,才能倖存至今。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嚴酷8月——直降10度的地方——秦嶺72峪——化羊峪

化羊峪也正是由於她的神秘莫測,才吸引了各地的遊人,峪內龍潭玉瀑,溝壑縱橫,茂林修竹,隱士仙道。化羊峪中最有名的潭水當屬“扈陽潭”扈陽潭位於九曲瀑布之下,明如玉鏡。其次還有“化羊第一瀑”等等景點,有詩云化羊八景:“牛首攬勝畫圖看,金峰乳泉水娟娟。扈潭尋幽環絕谷,玉崖懸瀑卷飛簾。蛙鳴石門不夜天,雲林濤聲帶雨寒。翠屏如飛十二嶺,款東仙域冠終南。”。

在大家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時,不要忘了保護這一方淨土,保護我們的秦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