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尋股湘商第九站調研“中融匯智”

 編者按: 最近,“挖掘機指數”再次火了一把。2018年6月12日,李克強總理在湖南考察三一集團說,三一重工利用工業互聯網生產“挖掘機指數”,為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提供了重要支持。

“挖掘機指數”是指藉助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將機械設備與網絡連接,設備每揮動一鏟行動一步,都會形成數據痕跡,精準描繪基礎建設開工率等情況。“挖掘機指數”是傳統制造業基於物聯網技術邁向智能工廠的縮影。

同樣在湖南,一家即將A輪融資的智能工廠大師級企業正做著比“挖掘機指數”更有價值的項目。基於先進的開源及物聯網技術,這家由IT“學霸”創立的科技公司,幫助傳統工廠實現生產、設備、能源、倉儲的智能一體化管理。其改造後的智能工廠綜合效益提升5%-10%,建設成本卻只有傳統一線進口外企的25%-30%。

2018年7月,由湖南省股權投資協會、湖南省新三板企業協會、湖南股權交易所、湖南省投資理財學會、以及新浪&財英新媒體、紅網等共同發起的“尋股湘商”第九期調研活動走進湖南中融匯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融匯智”),探尋智能工廠的產業投資價值,以及工業互聯網生態鏈的新風口。

IT學霸創業抓住智能製造風口

位於長沙芙蓉中路某寫字樓的中融匯智,是一家只有幾十號員工,瀰漫著碼農氛圍的IT企業。今年剛滿40歲的公司董事長、首席架構師吳雙雖然不是出身名校,但卻是名副其實的“IT學霸”。由於父母都是“湘計算機”的技術人員,吳雙從小學起就開始學習計算機。

2000年,吳雙從湖南省商學院計算機專業後,一直從事企業管理軟件研發及諮詢服務。期間,他當過Microsoft及上市公司研發部經理,服務過華為、富士康等上千家企業,榮獲過微軟及IBM中國高級認證專家、IBM卓越技術貢獻獎。在國內IT技術圈內,吳雙還是小有名氣的技術網紅。

2005年,吳雙懷揣自己的所有積蓄,開始了艱辛坎坷的創業之路。由於沒有成熟產品及客戶資源,新公司剛成立一年便陷入危機。隨後,吳雙編寫出版了80餘萬字的《CHINALOTUS-DOMION大百科》,正是靠這本暢銷書讓公司得以維繫,並獲得了上市公司項目訂單以及IBM中國的認可。當時,IBM將這套書納入了員工培訓教程及作為高端用戶的禮品用書,並與吳雙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經過10年的打拼,吳雙和他的公司團隊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歷練,積累了客戶資源,還獲得社會的認可,也收穫了第一次創業成功的喜悅。

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尋股湘商調研團對話中融匯智創始人吳雙

2015年,Saas模式在西方發達國家如日中天,在中國卻剛剛萌芽。在“供給側改革”政策背景下,中國智能製造加速發展,傳統生產企業急需轉型升級,Saas模式迎來了爆發式發展。有著多年技術經驗的吳雙意識到,這是二次創業和轉型的好時機。由此,瞄準物聯網與智能工廠的中融匯智在風口中誕生了。

經過3年時間,中融匯智躋身中國高新技術及雙軟認證企業,同時和中國電信、中信國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央企建立了智能工廠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湖南省經信委也指定中融匯智為“企業雲計算核心服務商”,“智能智造服務平臺戰略伙伴”。

備註: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SaaS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網絡基礎設施及軟件、硬件運作平臺,並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後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件、建設機房、招聘IT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就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賃軟件服務。

傳統制造業智能升級“錢景巨大”

借鑑德國工業4.0計劃,2015年我國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伴隨著老齡化社會帶來勞動力減少、資源匱乏,能效需提升等問題,中國計劃在2025年對製造業完成升級轉型。此背景下,全國各地開始全面提升工業信息化水平,紛紛開始規劃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湖南更是把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省建設的主攻方向。“湖南製造”如何變為“湖南智造”,越來越多的企業向“智能工廠”發展。

什麼是智能工廠?各類設備必須智能互聯,設備運行狀態、故障能做到實時感知及健康趨勢分析,作業程序能智能仿真,生產過程可以更好的實現無人化執行,各類生產相關的數據能構建自有的大數據閉環,整個管理平臺具有自適應,自學習,自我驅動的智能支持,這個標準衡量,湖南真正達到智能製造水平的工廠還只是鳳毛麟角。

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吳雙現場演示智能工廠系統設備原理

“智能工廠在中國有巨大的商業機會。國內有360多萬家傳統制造企業,但已完成智能工廠及供應鏈優化建設的僅佔5%。從2016年至今,基於中國智造2025規劃開始發展建設,智能工廠服務領域主要以國外品牌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解決方案不多。”

吳雙對尋股湘商調研團說,國內智能工廠領域的產品單一,人性化及物聯網支持欠缺,運維拓展成本和風險較高,無法滿足製造業日益增長的智能智造以及供應鏈改善需求。在這個領域沒有持續爆發的領先企業,甚至沒有上市企業。

“所謂物聯,就是把機器,通過網絡聯接起來,讓機器可以通訊。物聯網就是把原本沒有感情的東西變得可以互聯互通。”吳雙說,SaaS 模式的本質,就是代替企業人工勞動,提高生產效率。基礎軟件代替了IT員工的勞動,應用軟件代替了常規僱員的勞動。作為領先的企業管理服務提供商,中融匯智一直基於阿米巴等企業管理思想、先進的Java開源及物聯網技術為各類企業提供管理軟件及基於大數據的供應鏈服務。

不輸一線外企,國產版智能工廠“多快好省”

傳統制造企業如何藉助物聯網技術,實現轉型智能工廠?尋股湘商調研團發現,圍繞中國智能智造2025構建智能應用體系,中融匯智基於先進的開源及物聯網技術,為傳統企業實現生產、質量、設備、倉儲、物流、能源、工業大數據分析及供應鏈精益管理提升服務,協助傳統制造業“多快好省”地建設智慧工廠,並主要聚焦於“新材料、紡織、製藥、陶瓷及裝備製造”五類成長型製造業。

長沙IT學霸創業終成智能工廠“大師”,深挖供應鏈集採金礦

中融匯智承建的杉杉新能源智能工廠

大到建設成本千萬級的央企、上市公司智能工廠項目,小到可免費改造,僅收數千或數萬元服務年費的中小微企業。基於致力行業產業集群,中融匯智的智能工廠版圖已覆蓋浙江、廣東、山東、四川、遼寧等國內製造強省。目前,其經典案例包括湖南杉杉新能源(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國家級智能工廠、沈鼓集團(中國最大的特種壓縮機企業)國家級智能工廠、湖南新世紀陶瓷智能工廠等。

 “相比傳統一線進口外企等外企,我們的智能工廠建設成本在500-1000萬元左右,一線外企則在2000-3000萬元“,吳雙舉例說,由中融匯智承建的湖南杉杉新能源智能工廠項目,建設之前,這家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製作商的生產智能化程度不高,生產及質量數據分析模型還主要靠人工分析。“人為參與度高,品質可控性、一致性差,製造信息和管理信息無法實現全程透明和共享。”

中融匯智對其進行智能工廠升級建設之後,該項目以“MES-生產製造執行管理系統”為核心,建成涵蓋“研發、生產、質檢、設備、能源及SCADA數據採集”於一體的智能工廠管理平臺,實現了設備信息、工藝信息、產品信息等核心業務數據的共享及管控。由此,該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30%,運營成本降低26%,產品不良品率降低50%,能源利用率提高16%。

對比傳統一線進口外企等外企及國內其他服務商,中融匯智的智能工廠平臺在軟硬件研發完整性、建設成本、建設週期、軟件成本、數據採集系統集成能力、擴展性等多個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比較優勢。綜合測算,其智能工廠管理平臺可實現產品研發及生產質量提升5%-10%,設備能耗成本降低2%-5%,設備計量誤差降低到1%,倉庫帳實相符率達到90%,綜合效益提升5%-10%。

供應鏈集採:智能工廠背後更大的蛋糕

讓單個企業通過物聯網技術“變身”智能工廠,是中融匯智的主打產品之一。而當面向一個產業集群的時候,吳雙發現了基於工業大數據的“供應鏈集採服務”是一塊更大的市場蛋糕。據統計,目前國內供應鏈相關企業數量超過千萬,供應鏈採購金額超過千億。

基於先進的供應鏈大數據技術,“大數據供應鏈集採服務”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共性物資或服務的採購成本5%-10%,以及銀行信用貸款。吳雙介紹說,一方面,其打造的集採平臺可以從智能工廠獲取企業的採購需求,自動進行大數據團購拼單,自動邀約供應商在線投標。通過審核服務商報價信息及能力評估,協助各家採購企業與供應商簽署團購協議。另一方面,中融匯智還與建設銀行建立了供應鏈金融戰略合作關係。基於這些產業集群的供應鏈大數據,建行可提供採購信用專項貸款。

“紡織是國內最大的製造行業,也是我們新開闢的行業。中融匯智在紡織大省浙江比‘阿里雲’更接地氣。” 談及市場上對標的競爭對手,吳雙拿馬雲旗下的“阿里雲”與中融匯智做了比較。阿里雲的SaaS服務功能單一,而且要求企業對其提供所有數據,因此企業普遍難以接受。此外,阿里雲抓取不到企業的採購數據,當企業要發佈採購信息時只能去“阿里巴巴”。而中融匯智的供應鏈集採數據直接來自智能工廠管理平臺,在企業授權納入集採服務平臺之後,採購成本可以很快得到明顯的降低。

“以擁有300多家企業的湖南醴陵陶瓷產業集群為例,每年該產業集群的供應鏈採購金額超過80億元,假設供應商只給平臺1%的佣金,也遠超過智慧工廠的服務年費。”吳雙說,隨著產業集群的大數據集採規模越來越大,未來企業每年的軟件服務費會越來越低,甚至完全免費。

那麼,中融匯智如何讓企業願意將自己的採購數據放到這個平臺呢?

吳雙說,在集採平臺的建設中,中融匯智引入了美國的AB股(俗稱“同股不同權”)模式,與產業集群中的合作企業共建大數據供應鏈集採平臺。雖然平臺所有權歸屬中融匯智,但平臺贏利卻是參與合作的企業拿“大頭”,真正實現了“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