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我們過去的傳統手藝,在融合世界文化的同時也會展現出自己的特色。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71個故事

編者 / TEA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

廣彩作為中國陶瓷界的一大分支,出身高貴,是最早出口的高級定製瓷。當時的廣彩專供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貴族名流使用。只不過這些精品全部被用作外銷,國內根本沒有機會見到。

廣彩瓷在歐洲歷經了各國人民長達百年的喜愛。一直以來,廣彩都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國外人民對於其的喜愛相比於國人更甚,因此廣彩在國外的受重視度遠比在國內高。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因為中國燒製出的陶瓷製品備受外國富豪貴族的喜愛,原本是清廷作為貢品的“高檔貨”也開始對外銷售。再後來就會有一些外國王室貴族派官員專程來廣州求購瓷器。帶來彩瓷圖樣交給中國商人,讓商人們按要求繪製圖案,專供出口。

18世紀以前,外銷瓷器基本上由景德鎮和德化兩地提供。後來,歐洲各國的商船一般每年冬季從歐洲起航,大約第二年農曆十月以前抵達廣州的港口。

廣州十三行的瓷器商人需要立即根據外商的訂單,將手中庫存白瓷胎批量加工成彩瓷。廣州瓷畫師根據歐洲客商提供的樣稿,完成彩畫和燒造的工序,並交付給外商,這就是初創時期的廣彩燒造。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廣彩瓷盤

那時廣東商人從景德鎮運來瓷坯,工匠們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制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著名的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後來廣彩藝人繼承明代彩瓷的藝術特色,吸收西洋畫法,繪上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風格圖案。

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嶺南藝術風格,並將許多圖案固定下來,成為廣彩的傳統花款,例如花籃、龍鳳、彩蝶、金魚、古裝人物等。最常用的構圖是用花邊圖案圍出若干形狀各異的空格,在空格內繪以花卉、物景和人物。

廣彩與景德鎮的粉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出現的初衷就是對外銷售。所以廣彩以滿足外國友人的需求且更多地以外國人的審美為標準。然而廣彩最別具一格的地方在於,它不僅滿足外邦人民喜好的同時也很好的保留了東方的特色。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繪製廣彩的師傅們用東方的繪畫方式來描繪西方的彩畫,聽起來似乎有些許的彆扭,但事實上擁有300多年曆史的廣彩,卻完美的將兩者融會貫通,大多數廣彩作品都有著西方繪畫的神,也保留著東方繪畫的形。

這也是廣彩和中國其他地區粉彩最大的區別之處,其他地區的粉彩工藝講究的是將中國技藝做到極致,發揮出中國的傳統特色。

對於廣彩而言,講求“合”的同時,又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它在迎合世界的同時也有著自我的特質。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彩也開始褪去一身鮮亮色彩,漸漸滑落出歷史的舞臺。坐落在香港九龍灣的粵東磁廠(“磁”為清朝至民國時期的通用字,與“瓷”同義)是香港第一家、也是現存唯一一家仍在香港給白瓷上色的大型彩瓷廠。

從1928年建廠至今,已有90年曆史。粵東磁廠作為香港第一家瓷器廠,它見證了香港彩瓷業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與變遷。

曹志雄是香港粵東磁廠的第三代傳人。曹志雄的爺爺曹侶松在1928年由廣州來到香港,開設了香港第一家彩瓷廠——錦華龍廣彩瓷廠,1947年改名為粵東廣瓷磁廠。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曹志雄先生

走進粵東磁廠,內裡是猶如民間藝術館一般的陳列,通道兩旁的架子上、地上都是畫滿廣彩的白瓷製品,五彩絢麗,杯盤、碗碟、甕、花瓶應有盡有。

內室幾個年逾花甲的老師傅,在一盞盞昏黃的燈下,專心為白瓷構圖、填色、燒製,每件作品背後都有自己的身世故事。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粵東磁廠

廣彩作為廣州地區的傳統工藝,隨著時代的變化,老匠人們在不斷尋求創作的變化,有關人物、色彩、構圖都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師傅們也在逐漸迎合著時代的喜好。

每位師傅都獨當一面,有人精於畫鬥雞,有人善畫花鳥,有人善畫人物——圖案就猶如師傅的個人專利。一點一滴,一筆一劃,精緻的花紋和圖案。是手藝人良苦用心的最好證明。

絢麗而不張揚,傳承百年的廣彩,有的人放下了,也有人仍在堅守。傳承與發展,融合與保留,也是所有傳統手工藝面臨的選擇。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其實廣彩就如同廣州這座城市,廣州它有著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的同時也有著街角巷弄間的欄屋,廣彩吸收了歐洲繪畫技法的同時也保留住東方的繪畫特色。它們都是在不斷吸收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堅守著自己的文化特色。

廣州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更高的樓宇出現,但我更想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如廣彩一般保留住粵文化的古韻,可以在不斷追逐的前進中留有自己的特點。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人文紀錄片《尋匠當下》

紀錄片《守護廣彩》

“磁器”還是“瓷器”?再發現香港的50個理由

“廣彩”為什麼不值錢?

——

在文化衝擊狂潮下,我們還剩下什麼來定義“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