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隊最不穩的位置:盤點勒夫前半段教練生涯用過的十二大邊後衛

通常來說一隻成熟的球隊,進攻球員由於被年齡、傷病、體系等制約,所以會更新換代比較頻繁。而防守隊員,尤其是中衛和門將都是比較穩固的位置。而再2006~2012年,勒夫作為國家隊主帥的“前半生”時,除了拉姆固定的左邊衛,已經換了十二個右邊後衛了。對於當時人才儲備並不充足的德國隊來說,這簡直是球迷們“不可理喻”的。

1、揚森——勒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想拿下2006年世界盃漏洞百出的A-弗里德里希,決定讓揚森踢這邊,打了差不多兩年主力,整體表現在勒夫任內的邊後衛裡確實算是比較優秀,結果僅僅因為歐洲盃上對克羅地亞一戰,沒盯住斯爾納導致丟球之後,下一場就被勒夫早就想否定的弗里德里希迴歸主力了。勒夫之膽識可見一斑。08年加盟漢堡後被奧戈擠到了左中場,從此以後在國家隊失去了地位,10年臨陣迴歸,對西班牙作為左後衛替補登場,也沒發揮出傳中好的特點。14年黃金年齡最後時刻無緣世界盃,倒是A-弗以一個世界盃進球結束了國家隊生涯。

德國隊最不穩的位置:盤點勒夫前半段教練生涯用過的十二大邊後衛

2、法蒂——20大邊後衛裡我唯一沒看過國家隊比賽的,勒夫剛上任和馬德倫一起成為勒夫任內首批新人,此後再沒獲得機會。

3、希茨爾斯佩格——在克林斯曼手下是邊後衛人選,在勒夫任內只打過半場邊後衛,後被挪去了“據說”最擅長的後腰位置。不過的確,作風硬朗的鐵錘的確是後腰的人選,勒夫後來的糾正是對的。

4、卡斯特羅——17歲就開始在德甲打上主力,最早的“拉姆接班人“,在國家隊打過一些比賽,左右路都打過,發揮尚可,著名多面手,08歐洲盃後因不知名原因基本無緣國家隊,當然現在他也已經不是邊後衛了。

5、潘德爾——曾經的金左腳和藥罐子,06-07在沙爾克完成復出並通過鮮明的特點吸引了勒夫,在客場2-1擊敗英格蘭的比賽中獻上重炮,可惜防守能力太差,加上傷病還是多,此後沒進過國家隊。

6、希爾伯特——勒夫對此人定位是介於邊前衛和邊後衛之間的全能替補,傳中和突破都有不錯功力,希爾伯特其實還是能打打邊後衛的,離開斯圖加特之後我都不知道他跑哪兒去了。

7、弗裡茨——剛進國家隊是個右後衛,但是勒夫08年歐洲盃前腦子抽風,非要讓他取代小豬,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世界盃之後還有機會,但是3-3芬蘭一戰過後,他的日子基本上也就到頭了。

8、A-弗里德里希——十年前德國隊的顏值擔當,08年第三場用重新啟用A弗註定是勒夫執教德國隊幾年裡對於勒夫本人來講的一次重大恥辱,其實A弗08年比起06年打邊後衛水平還是有所進步的,當然勒夫直到10年才發現,他更應該打中後衛。

德國隊最不穩的位置:盤點勒夫前半段教練生涯用過的十二大邊後衛

9、舍費爾——隨著狼堡奪得德甲冠軍,舍費爾在國家隊一度獲得了出頭機會,打了幾場主力,總體上,雖然此人攻強守弱,在國家隊反倒防守失誤不多,而傳中好的優勢倒是發揮不出來,傳中好的都發揮不出來,真的只是他們個人的問題麼?勒夫拿他打了兩場阿塞拜疆,對俄羅斯的關鍵戰勒夫愣是不敢用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0、貝克——霍村08-09紅極一時,貝克也獲得了進國家隊展示的機會,但是在國家隊發揮實在可以說非常糟糕,也是對芬蘭的一場爛仗讓貝克在國家隊沒什麼前途了,10年世界盃前穿著24號(當時只剩24人了)揹負著巨大壓力又沒發揮出水平,最終落選世界盃大名單。貝克和卡斯特羅一樣,成名很早,一直沒什麼進步,甚至近兩年都有所下滑。

11、博阿滕——10年面臨對俄羅斯的生死戰,勒夫在最關鍵的時刻又把拉姆拉回去了(拉姆位置問題,到拉姆的時候將會詳細分析),隨便抓了個在國家隊新丁博阿滕充右後衛。博阿滕雖然此戰2黃下場,但是2黃都是非常關鍵的犯規,表現中規中矩,隨後在德國對阿根廷一戰(可能那一場的陣容就是勒夫心目中的10年主力)首發右路,也還成。後來勒夫莫名其妙

世界盃又不拿他主力了,又讓拉姆右邊,結果巴德對塞爾維亞一戰打邊後衛被爆,博阿滕救火救到了左邊,世界盃打主力左後衛除了放進去厄普森一個頭球,總體上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世界盃後幾場勒夫又不用他了(暈),倒是拉姆第N次迴歸左路之後拿他右打起了右路,防守中規中矩,倒是進攻毫無亮點,有負各位yy。世界盃可能出任主力右路。

德國隊最不穩的位置:盤點勒夫前半段教練生涯用過的十二大邊後衛

12、特雷施——10年進國家隊,勒夫可能把他當後腰招進來,2011讓他試右後衛,堪稱災難,澳大利亞、巴西、烏克蘭3戰防守端都不堪入目,在眾多德國隊吧吧友“倒斯圖系”的呼聲中走人了。

綜上所述,足以用“腦動打開”來形容勒夫前六年的國家隊直教生涯的邊後衛選人。直到14年的杜爾姆讓人看到了邊後衛穩定點的希望,但是無奈傷病無情。如今的基米希雖然本屆表現被人詬病,但說到底還是勒夫的“鍋”。同克洛澤一樣,也許拉姆真的也沒有什麼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