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專家:自主研發等於半個Windows 少有人動內核

自稱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佈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隨即引發質疑。網友們指責,該瀏覽器就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套了個殼,並非自主研發,甚至將其比喻為當年的“漢芯”。

對此,紅芯CEO陳本峰迴應:確實是基於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而開發,但內核層面有自主創新。

國有瀏覽器為何多選用谷歌Chromium內核產品?自主研發的困難在哪裡?……對於瀏覽器的相關技術問題,我們專訪了360 PC瀏覽器事業部總經理梁志輝。

我國自主研發瀏覽器有何困難?

據悉,谷歌Chrome瀏覽器除了正式發佈的Chrome版本外,尚有一個Chromium項目,供開發者開源使用。

“Chromium就是靠開源的路子打敗了閉源的IE。”梁志輝告訴我們,Chromium主要的代碼是基於MIT license開源協議。

從協議層面上,谷歌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

從項目上,Chromium產品的發展是跟開源社區綁定一起,無論是代碼審核、Bug反饋、需求收集、標準制定,都跟社區綁定且密不可分。

一般來講,Chromium的瀏覽器代碼規模有2400萬行,一個Windows操作系統大約5000萬行左右,所以做一個瀏覽器等於小半個操作系統。

更重要的是,Google在硅谷僱了數百個頂尖的程序員,加上開源社區龐大的程序員參與開發,瀏覽器的發展非常快。

“在國內,360、UC、QQ、搜狗這四家雙核瀏覽器普遍能做到一年至少兩次升核,而Google三個月發佈一個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網升級,這就是技術上的差異。”

不同內核有何優劣勢?

“國際上的瀏覽器大體分為四類”,梁志輝說,有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Chrome\360\QQ\UC\搜狗),基於Firefox的瀏覽器,基於Edge的瀏覽器和基於Trident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四類各有優劣勢,其中Chromium是性能最強,標準支持最好;Firefox在證書安全上最激進,對用戶隱私最敏感,更符合歐洲人的定位;IE已經被歷史拋棄了,每年大概有10%的下降速度;Edge的內核也是閉源,而且沒有第三方接口,目前仍處在發展期,與其它內核相比比例較低。

他認為,從目前來看,瀏覽器採用Chromium內核選擇正確,且該內核在全球市場上佔有很大比重。

但問題是,

瀏覽器需要支持最新技術,“在這一點上,一個基於Chromium 49的瀏覽器在標準支持上會存在很多問題,對於一些稍微新點的技術,如Web Assembly,支持度會很差,對於WebGL 2.0的標準支持度也不行。”

我國瀏覽器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梁志輝稱,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國內瀏覽器入局比較晚,而且瀏覽器需要遵守公開開放標準的產品,所以很少有瀏覽器會去渲染內核、文檔標準、腳本標準。

對於360瀏覽器來說,其是對Chromium內核最大的調整在於雙核打通,和用戶體驗的優化。

“雙核一直是瀏覽器研發最困難的一個關鍵點”,梁志輝說,Chromium是開源的,Trident是一個閉源,但是兼容大量老系統的內核。

雙核瀏覽器不是將兩個內核“像膠水一樣粘起來”,而是要把它們的Cookie、表單數據、歷史紀錄等等打通。對於創新來說,360瀏覽器則是基於開源Chromium內核+Trident內核的雙核瀏覽器,在內核層面優先用Chromium內核進行渲染,保證性能優越,對於必須使用IE瀏覽器訪問的頁面,則使用Trident內核,保證老頁面的兼容性,同時也會使用Trident內核渲染,並進行更新。

“要看一個產品是否自主研發,就要看它是否能緊跟最新的標準,能否及時修復漏洞。如果做不到,證明它們消化不了2400萬行的瀏覽器代碼,出了bug不一定能修復。”梁志輝說道。

瀏覽器專家:自主研發等於半個Windows 少有人動內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