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幣,與以太坊有什麼不同?

說起以特幣,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另外一款數字貨幣——以太坊。可能很多朋友就要問了,以特幣的名字這麼像以太坊,不會是什麼山寨的東西吧?如果這樣想的話,可就錯了。以特幣與以太坊是完全不同的兩款數字貨幣產品,甚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以特幣在某些方面還有優於以太坊一些,因為以特幣的誕生時間要比以太坊晚很多,吸取了不少前輩們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在算法和架構上都進行了很大的優化和改動,因此在近幾個月的市場表現中一直非常搶眼,是人們眼中的黑馬產品之一。特別是受最近的比特幣波動事件影響,以太坊也出現了高達20%的跌幅情況,而以特幣憑藉自己強大的去中心化能力,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狀態,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資本的進入。

以特幣,與以太坊有什麼不同?

以特幣所採用的POW機制,能夠為礦工的勞動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因為如果沒有回報的話,大家都清楚,自然是沒有人願意花錢製造專門硬件和消耗電力來挖掘礦幣的,只有勞動收入和付出得到了回報,礦工們才願意付出更多的勞動產出更多的數字貨幣。因此,以特幣的區塊難度代表了已付出的價值勞動量的數學證明,這樣能夠讓用戶在競爭市場中付出了固定的投資之後,市場競爭還能夠驅使對應的工作量回報來保證用戶的收益。

另外,以特幣的分佈式網絡也開始鋪開。建立了依託用戶提供的活躍節點的網絡環境,拋棄了過去存在的中央控制節點。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得數據傳輸變得更快,用戶之間的點對點交易,能夠大大減少信息傳輸時間和信息損耗,因此解決了過去長期困擾比特幣市場的市場擁堵問題,將長達10-60分鐘的交易時間縮短到了1分鐘以內。另外,因為交易時間變短了,因此交易數據流通過程中被監控和盜用的風險也就變得更低了,因為對於數字貨幣來說,網絡交易確認速度越快,惡意攻擊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根據筆者查閱資料發現,以太坊的數據傳輸速度在20筆每秒左右,而以特幣基本上能夠達到百萬筆每秒,實現了指數倍級的增長,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也讓用戶更加安心地持有數字貨幣。

雖然以特幣和以太坊的名字很像,但大家千萬不要把它們弄混淆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