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打臉!首個「自主國產」紅芯瀏覽器,原來是套殼Chrome

瀏覽器作為上網入口,也是互聯網基礎設施之一,但國內多數定位To C的瀏覽器其內核都是在使用世界四大主流瀏覽器的內核:微軟IE瀏覽器內核Trident、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Blink、蘋果Safari內核叫Webkit、還有火狐瀏覽器內核Gecko。

瀏覽器最重要或者說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譯為“渲染引擎”,不過我們一般習慣將之稱為“瀏覽器內核”。渲染引擎決定了瀏覽器如何顯示網頁的內容以及頁面的格式信息,也就是說它能把一行行的網頁代碼轉換為最終你看得見的頁面。

正因為涉及要代碼解析和渲染的問題,內核間的兼容性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所以想在保證兼容性的情況下,自主研發一款瀏覽器內核,難度其實非常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現在用的國產瀏覽器,例如360瀏覽器、QQ瀏覽器等,基本上都是基於國外的Chromium開發而來的,核心都是webkit核心。一直以來,瀏覽器核心技術基本被美國壟斷。

而現在,號稱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佈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日前,有報道稱,這家基於自主可控和安全瀏覽器內核技術的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據介紹,本輪融資主要的投資方來自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除了上市公司和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投。官方還稱,紅芯將基於自主研發的國產瀏覽器內核技術“紅芯Redcore"和紅芯瀏覽器,打造一億人的安全工作入口。

“自主研發”、“國產瀏覽器內核”、“2.5億融資”,投資方還有政府客戶......看著實在是很厲害的樣子。

但不久之後便遭到打臉,紅芯國產瀏覽器被發現是“偽自主創新”,實際就是個套殼Chrome。

先看看官方給出的對比圖,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和國外瀏覽器內核劃清界限,並且多處強調自己的自主創新。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通過官方給出的這張對比圖,比起國外的那些“普通內核”,紅芯內核擁有智能的身份認證引擎、渲染引擎、行為管控引擎,甚至還擁有強大的“國密通訊協議”,支持統一管理、遠程控制,似乎完勝國外產品。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此外,按照官方的宣傳,紅芯瀏覽器還兼容大部分國產操作系統、國產芯片,甚至實現了對已經被微軟四年前停止維護的windows xp的支持,同時還兼容IE 6,這意味著如果使用這款瀏覽器,你仍然能夠訪問各地方機構部門好幾年都沒維護過的網站。

而作為中國第一個兼容“飛騰”國產芯片和“銀河麒麟”國產操作系統的瀏覽器,目前,紅芯瀏覽器已獲得麒麟公司的兼容認證。

同時紅芯高管人員的激情表態也令人感動:

紅芯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說:“Core是內核的意思,Redcore就是中國的內核,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叫Redcore。我們現在講我們有國產芯片,我們有國產操作系統,我們有國產數據庫,但是瀏覽器內核層面,我們還沒有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因此“紅芯”在做的事情,我們覺得非常有使命感,就是我們要在這個領域上突破,打破美國壟斷,打造中國首個自主創新的瀏覽器內核。”

紅芯聯合創始人兼COO高婧表示:未來,紅芯的目標是“讓每個中國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紅芯”。

這一切看著似乎都那麼完美,紅芯瀏覽器也似乎讓我們看見了國產瀏覽的希望。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這“喜悅”中時,有人將紅芯瀏覽器的Windows版本下載安裝(在安裝時連安裝位置也不給用戶選擇的機會,直接就安裝在C盤裡面)後發現,紅芯瀏覽器的眾多設置與谷歌Chrome雷同,安裝文件的目錄結構也很相似,安裝程序Redcore.exe的屬性甚至顯示為Chrome。而在將安裝文件不斷解壓之後,甚至還有Chrome的logo: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把這個瀏覽器主程序exe文件多次解壓後出現了廣為人知的chrome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注意看圖中有個 49.1.2623.213.manifest,這居然還是49.1版本的谷歌瀏覽器內核!為什麼要注意這裡呢?因為 Chrome 49 正好是 Windows XP 上可以使用的最後一個版本。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紅芯會支持XP了。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進入到軟件根目錄下,更雷人的是,文件結構基本上一模一樣,甚至於“屬性”裡的Chrome都沒有改掉。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而且安裝好的程序裡連 Chrome 的 logo 都沒刪乾淨。

接下來看看瀏覽器到底如何。打開瀏覽器,整體風格其實和別的國產瀏覽器比較接近,再打開“關於”頁面: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注意這行小字:“在通用的瀏覽器構架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的”。

接下來看看其他頁面: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歷史記錄(上圖為“紅芯”,下圖為“Chrome”)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實驗功能(左圖為“紅芯”,右圖為“Chrome”)

看到這裡也就明白,紅芯瀏覽器的“騙局”被一一揭穿。事實證明這就是一個通過谷歌瀏覽器內核進行二次開發的瀏覽器,說明紅芯國產瀏覽器不過是一個套殼瀏覽器,而且並沒有遵循開源協議,標明出處。能融資2.5億實在是不可思議。

不過截止目前,官網已不提供瀏覽器文件下載。

誠如百度、獵豹、360等眾多國產瀏覽器也是使用的國外瀏覽器的內核,不過他們一般會公佈基於某個內核而開發。而紅芯瀏覽器宣稱是自主研發的國產瀏覽器內核,卻是個換殼Chrome,這問題就值得深思了。接下來了解一下紅芯瀏覽器背後的這家公司和法人。

紅芯瀏覽器為美通雲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現已改名為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一開始並不是做瀏覽器,而是做 HTML5 開發和移動適配,品牌名字叫做“雲適配”。大概在今年5月,品牌升級為“紅芯”。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陳本峰,以前是微軟總部IE瀏覽器研發的核心人員。有意思的是,他曾因為技術創新被頒發過“史上最膽大包天”獎,如此看來,這個獎項的確名副其實。

陳本峰還曾介紹過公司改名紅芯的思路:今年中美關係的大背景,暴露出國內企業“缺芯少魂”的短板。以瀏覽器舉例,國內瀏覽器多用IE的內核Trident,並無自主研發的內核。

紅芯官方對他的介紹也頗有意思: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成功發佈了IE8、IE9、IE10,參與了下一代互聯網標準HTML5國際標準制定以及IE中HTML5引擎的設計。全球知名的IE 404頁面也由陳本峰開發。”

在媒體對紅芯瀏覽器所謂的“自主國產”標籤提出不斷的質疑後,針對一系列質疑,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回應稱,網上文章斷章取義,安裝包裡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為本來就是基於開源的Chrome架構。

但紅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因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創新。至於安裝包為何下線,是因為技術部啟動應急預案,開始自查。

另外在大家紛紛質疑紅芯這番作為將是漢芯事件後又一起以剽竊知識產權為手段,假冒自主創新成果的醜聞的時候,紅芯產品知情人士回應:

“紅芯最大問題在於過度宣傳和模糊宣傳,但初衷絕不是學漢芯要騙國家資金,它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基礎上增加了些功能,內核層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說有自己的創新,它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啪啪打脸!首个“自主国产”红芯浏览器,原来是套壳Chro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