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1

最近朋友圈被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刷屏了,這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事業與家庭都失敗的社會底層小市民,從一個性保健藥店老闆,到靠印度代購走私印度白血病特效藥進行斂財,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影片對準的是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得了慢粒白血病,這條命就是用錢堆出來的,一瓶售價高達四萬元,一個月就吃完了,普通的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支出。

我不是藥神,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劇中的呂受益,剛得病的時候,妻子懷孕6個月,他是那麼的想活下去,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結束生命;

劇中的小黃毛,只有20歲,因為得了病,不想連累家人,獨自跑到上海來打工;

劇中的劉思慧,女兒得了白血病,丈夫跑了,為了給女兒治病,不得不跑到舞廳跳鋼管舞。

我不是藥神,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故事中的每一位病人或家屬,人生充滿了絕望,很多人為了治病,傾家蕩產,最後窮困潦倒只能默默等死。

2

看到這樣的劇情,只要經歷過重大疾病的家庭,都會感同身受,戳中淚點,動輒上萬的醫療費用,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

我上大四那會兒,媽媽出了車禍,傷到了頭部,腦袋裡有血塊。

住院費,藥物費,加不時的做CT診斷費,每天的費用要上千,有時甚至要好幾千,這對我家這個農村家庭,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家庭來說,是無法承擔的。

那天早上,護士拿著繳費通知單到病房,通知家屬區繳費處交錢,我拿著自己的銀行卡來到了繳費處劃了卡,卡里裝著我剩下所有的生活費2000塊。

後來又向爸媽廠裡的老闆借了一些錢住院了一段時間就回家了,其實當時醫生是建議再住院幾天,但是沒錢啊!

當時我距離畢業還有六個月,對於這樣的變故什麼都做不了,只剩下滿身的無力感。

對中國百姓來說,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現如今,可以經常看到朋友圈中類似水滴籌這樣的為他人捐款的事情,我們在那龐大的醫療費面前不堪一擊,舉步維艱。

我不是藥神,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正如《我不是藥神》中所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我們在這人世間苦苦掙扎,只是為了那句“

我想活著”。

隨著社會的進步,希望國家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越來越完善,希望每個家庭抗擊病魔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